蚜虫

从带头到礼让,没有刻度的疫苗有了温度

发布时间:2022/6/10 15:56:17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51.html

一切以5月14日为分界点。

在此之前,合肥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接种新冠疫苗宣传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但抱着观望态度的人居多,甚至有的社区发出“打疫苗送鸡蛋”的动员令,但各接种点依然门可罗雀。在此种情况下,合肥市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接种疫苗,以期带动整个城市的疫苗接种工作。

破冰有时候源于外力,或者外来的火。

5月13日,肥西县筛查出一名外地来的确诊病例。

截至5月14日中午12时,安徽全省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其中合肥和六安各2例。尽管合肥确诊的2名患者均系省外来肥人员,暂未发现本地确诊和疑似病例,这也从侧面说明合肥疫情防控的严谨和到位,但此事引发的蝴蝶效应迅速显现。

也就是从14日上午开始,合肥各疫苗接种点突然“爆棚”,一直延续到凌晨12点,仍然有人在夜色中排队。到15日上午,各接种点人员有增无减。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晚12时,合肥市累计接种.66万剂次,仅14日一天全市接种36.41万剂次,创单日接种最高纪录。

果然是辛苦宣传半年,不如一个外地来肥人员确诊半天。

民众有这样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心理催生的突然暴增的需求如何满足,是对一座城市的考验。

5月14日夜起,合肥风雨交加,是让有需求的群众在风雨中凌乱,还是迅速采取措施给有些慌乱的心一份安定与温暖,则是城市主政者需要直面的问题。

5月15日,合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不耽误,一人不落下,一处不遗漏,一让两优先,一点不放松。其中,要确保疫苗供应充足,采取预约和领号等措施,确保有序接种,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要“让群众优先接种、让基层一线人员优先接种”。

从一开始的带头接种,到一夜之间的让群众先接种,事态发展得有多快,合肥市的应对就有多快——这就是合肥速度。

也因此,有主流媒体根据5月14日合肥的疫苗接种分析,得出“合肥会成为世界第一个群体免疫的城市,也会成为世界上目前最安全的城市”的结论。

笔者没有对这一基于大数据的结论进行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合肥的确是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了2个国内省外输入病例。作为佐证的数据是:截至5月15日5:30份,一名确诊患者曾活动过的肥西县累计完成核酸检测人,结果均为阴性。截至5月15日上午12时,已查在合肥密接、次密接人,均已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流调、采样、检测、管控、救治、发布,忙而不乱,有序推进,这充分显示了一个城市管理的智慧和能力。

更重要的,这种科学严谨态度的背后,是温度。

“让群众优先接种、让基层一线人员优先接种”,相对于之前的让党员干部带头接种疫苗,这个“让”真正“让”在了关键节点,“让”在了群众心头。

而两个“优先”,更是彰显了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

今日之中国,疫苗不缺,更不能缺的是城市对居民的关怀、关心和关切,这一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镜子。

群众有顾虑,党员领导干部先上,带头,不仅是身先士卒的示范,也是最好的释疑解惑,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群众有需求,党员领导干部让,礼让,不仅人民至上的态度,也是党一直以来的宗旨,更是党员干部该有的初心。

这就是合肥温度。

疫苗的瓶子上没有刻度,但在这个初夏,从带头到礼让,却让这座城市和疫苗都有了温度。有温度的城市,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总是生机勃勃。如果说合肥是一座“养人”的城市,那么,小到城市行道树杨絮的治理,大到城市的建设、定位、发展路径和蓝图,再到对人才的渴望和优惠政策的出台,事无巨细,合肥的活力在点滴中给人无穷的信心。

被温暖包围,就是被安全呵护。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家主流媒体“合肥是安全城市”的结论,我信。

常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