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蚜虫白粉虱这样处置,比喷药高几十倍,持

发布时间:2025/3/14 13:21:28   
害虫的特点及对作物的危害

蚜虫、白粉虱是常见的刺吸式害虫,它们喜欢在春季开始大量繁殖。由于温湿度适宜,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秋季成为面积最广、危害最多、影响最严重的害虫。它们会通过吸取作物的汁液来获取养分,直接破坏植物的组织结构;同时还会分泌蜜露,滋生其他真菌,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煤污,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是,它们还能传播病毒,进一步加剧作物的损失。

蚜虫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内可繁殖20到0多代。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夏季,它们的繁殖速度更加迅速,只需要4到5天就能产下新一代。蚜虫有性繁殖和孤雌繁殖两种方式,在冬季它们会越冬在杂草、树缝和幼苗基部土壤中,春季孵化为干母,经过2至代的孤雌繁殖后,在夏季迁移到农作物、蔬菜、杂草等第二寄主上危害。秋末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会再次迁飞到寄主上越冬。

白粉虱和烟粉虱同属于翅目害虫,它们具有强大的迁飞能力,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长距离迁飞。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在夏秋季的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一般只需要5到7天就能繁殖一代,叠代现象非常严重。一只蚜虫一周就能繁殖出50到60只小蚜虫,一个月内可以繁殖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因此即使进行喷药,未能喷到的蚜虫也能够快速形成庞大的群体。

除了繁殖能力强外,蚜虫、白粉虱对常规药剂也具有较高的抗药性。一般常用的药剂使用超过次,它们就能迅速产生抗药性,对防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传统的防治方法是等到害虫严重发生时进行防治,但是由于它们的繁殖速度快且迁飞能力强,往往难以彻底控制。

二、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噻虫噻虫嗪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它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内吸性极好。噻虫嗪施入土壤后能长时间存在,并能被根部或刚萌芽的种苗吸收,通过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向上输送到植株的各部位,可在植株体内滞留时间长且降解缓慢。同时,其降解产物噻虫胺的杀虫活性更高,从而实现持续杀虫的目的。

噻虫嗪适用于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黄瓜、西瓜、南瓜、冬瓜、番茄、茄子、辣椒、芹菜、白菜等。在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使用技术:

1.撒施:在小麦播种前,每亩使用%噻虫嗪缓释粒2~公斤,拌入有机肥15~20公斤,均匀撒施后再行播种。这种方法能够长时间防治蚜虫和飞虱等刺吸式害虫,持效期可达天以上。

2.穴施:对于需育苗移栽的作物,如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等,可以在播种时使用%噻虫嗪缓释粒1~2公斤,拌入有机肥15公斤,然后在移栽时进行穴施。这种方法也能长时间控制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持效期可达天以上就是噻虫嗪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害虫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种植管理、生态调控、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害虫防治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和使用,并兼顾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