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形状 >> 秋冬茬黄瓜生产管理方案
一、品种选择
选择依据:选择口感好、连续座瓜能力强、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
品种推荐:环农、德蕾克、北斗星等。
二、茬口安排
日光温室秋冬茬/秋延后,计划8月20日定植,9月下旬采收,11月上旬拉秧。栽培方式为土壤栽培。
三、育苗
在育苗棚内进行集约化育苗,选择72孔穴盘或50孔穴盘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2:1:1)育苗,均为自根苗定植。
壮苗标准:日历苗龄35天,生理苗龄3叶1心,伤口愈合完整,株高12-15cm左右、茎基部粗0.8-1cm以上,下胚轴3-4cm、叶色浓绿、子叶完整、根系发达、根色洁白,无病虫害。
四、整地做畦
1、清洁田园:整地施肥前首先要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整地施肥:整地时需施入充足的底肥,亩需施入有机肥-公斤。
3、起垄做畦:采用高垄做畦膜下滴灌栽培模式,畦高15-20cm,定植垄畦宽90cm,操作行60cm,畦向南北。
五、定植
1、造墒:定植前在栽培畦间浇足底水,保障底墒,待田间能进行操作时选晴天上午定植。
2、苗子消毒:在定植前一天,于苗床内喷施广谱杀菌剂灭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
3、选苗分级:将壮苗和弱苗分开,同时剔除病苗、死苗,壮苗定植在温室的东西两头和温室前部,把弱苗定植在温室中间部位,因为温室的光温条件以中部较好,利于弱苗生长。
4、定植:定植的适宜生理苗龄为3-4片真叶,行距40cm,株距35cm(根据滴灌带孔距适当进行调整),亩定植密度掌握在-株,采用点水定植的方法,水渗下后封穴。
六、缓苗期管理
1、温光管理:缓苗期间的管理以“促”为主,在温度管理方面尽量实行高温管理,白天保持30℃以上,最高不超过35℃,光照强时适当遮阴,一般5-7天幼苗即可缓苗成活。
2、水分管理:定植水过后不再浇水,待缓苗后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需浇缓苗水,缓苗的植株形态特征是新叶开始生长。
七、蹲苗期管理
1、温光管理:缓苗后,温度可适当降低,掌握在白天25-30℃、夜间15-13℃,若中午气温超过30℃,由顶部放风。
2、缓苗后至根瓜坐住之前为蹲苗期,这一期间在管理上要以“控”为主,不要浇水、追肥。
3、及时吊蔓:采用吊蔓方式栽培。7片真叶后及时吊蔓,采用落蔓夹固定植株,尽量保持头高度一致。
八、采收期管理
1、水肥管理:待根瓜坐住后即可结束蹲苗,依墒情和植株长势决定是否浇坐瓜水。若墒情好,瓜秧长势强,可推迟到根瓜采收前浇水追肥;若土壤墒情差,瓜秧长势弱,应及时浇根瓜水,并结合浇水每亩冲施速效性肥料如尿素冲施肥5-10kg。
2、温度管理:此阶段既要保证一定的积温以形成产量,又不要把温度提得太高,避免前期旺盛生长导致植株早衰。一般白天中午之前维持在30℃左右,下午维持25℃左右,夜间维持在15℃左右。
3、光照管理:黄瓜生育期间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为4-6万勒克斯,2万以下不利于高产,而光照不足是冬季温室生产的突出特点,所以要采取系列措施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室内光照强度。一是保持棚膜清洁,定期擦拭棚膜、提高透光率;二是在保温外覆盖物的管理上尽量早揭晚盖,阴天也要开苫,遇久阴乍晴要注意回苫。
4、植株调整
基部6节以下侧枝及瓜扭及时摘除,当黄瓜主蔓生长到1.7-1.8米时要及时落蔓,落蔓后的维持生长点高度在1.5米左右,保留15片完好的功能叶片,打掉老叶、病叶,摘除化瓜、弯瓜、畸形瓜。
九、病虫害防控
前期易发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茶黄螨、蓟马等,在病虫害防治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注意勤观察、早发现,当点片发生时要及时防治。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可选用的方法:
1、抗病虫品种:应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抗病虫品种。
2、培育壮苗:应通过培育适龄壮苗或嫁接育苗,提高抗逆性。
3、控温控湿:应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应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危害。
4、采用深沟高畦、清洁田园等措施避免霜霉病等病害侵染发生。
5、耕作改制:应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
6、科学施肥:应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叶面喷施钙肥、硅肥等营养元素增强黄瓜的抗病虫能力。
7、设施防护:应采用防虫网等措施。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可选用的方法:
1、色板诱杀:每亩悬挂40块~60块黄板诱杀潜叶蝇和粉虱,悬挂60块蓝板诱杀蓟马;
2、宜采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选用的方法:
1、宜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和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2、宜释放瓢虫、小花蝽等天敌防治蚜虫、粉虱和螨类。
3、宜释放巴氏小绥螨、智利植绥螨和剑毛帕历螨等捕食螨防治蓟马和害螨。
(四)有机药剂防治
1、宜采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胺油精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虫害。
(五)化学药剂防治
霜霉病推荐药剂:
1、70%丙森锌-倍液喷雾
2、25%甲霜霜霉威倍液喷雾
3、52.5%抑快净-倍液喷雾
4、90%三乙磷酸铝倍液喷雾
细菌性角斑病推荐药剂
1、12%中生菌素-倍液喷雾
2、33%春雷喹啉铜-倍液喷雾
3、50%王铜-倍液喷雾
白粉病推荐药剂
1、10%宁南霉素-倍液喷雾
2、40%腈菌唑-倍液喷雾
3、10%苯醚甲环唑倍液喷雾
蚜虫推荐药剂
1、20%啶虫脒-倍液喷雾
2、10%氟啶虫酰胺倍液喷雾
3、60%氟啶噻虫嗪-倍液喷雾
红蜘蛛推荐药剂
1、23%阿维乙螨唑倍液喷雾
2、25%联肼乙螨唑-倍液喷雾
3、15%哒螨灵-倍液喷雾
蓟马推荐药剂
1、5%多杀霉素-倍液喷雾
2、60%艾绿士-倍液喷雾
3、10%溴氰虫酰胺-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