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食物链中越上级的生物繁殖能力越弱,是真的

发布时间:2023/2/22 16:12:01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在食物链中,越上层的动物数量越少,而动物的数量与繁殖力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让人误以为食物链越上层的动物繁殖能力越弱。但其实,上层动物的数量少与繁殖能力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食物链的本质以及食物链中动物的繁殖能力。

食物链的本质

首先,食物链并不是以动物为基础的,而是以植物,因为只有食物链底层的动物有的吃,才会形成完整的链条。其次,食物链的本质是营养的传递。基于这两个前提,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食物链的构成。

在一个完成的食物链中,根据不同的生物在能量的传递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很简单就是食物链最底层的存在,通常是指植物,因为植物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而只有有机物才能称得上是地球生物的食物。放眼整个自然界中,最多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植物了,只要有植物的地方就会有生态,有生态就会形成食物链。

在植物,也就是生产者之上是消费者。消费者比生产者稍微复杂一点,因为消费者是分等级的,而且消费者均为动物,最底层的消费者是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比如食草动物们就是底层的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也是底层消费者,又称为“一级消费者”。有了一级消费者,那些以一级消费者为食的就是食肉动物,也就是二级消费者。不过,在二级消费者中,还有等级划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虫子吃植物,青蛙吃虫子,蛇又吃青蛙,老鹰又吃蛇。在这个完成的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植物,一级消费者是虫子,二级消费者的基础青蛙就成为了一级食肉者,那么蛇和老鹰同样也是二级消费者,不过,它们的生态位明显在青蛙之上,所以,蛇和老鹰就成为了“二级和三级食肉者”了。

由此可见,在食物链的顶端是第三级食肉者,以此类推,处于最底端的是植物。当然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分解者的存在,它们通常在食物链的上下级关系中不太明显。

食物链不同位置的繁殖能力是递减的吗?

毋庸置疑,在食物链中最低端的植物是繁殖能力最强的,举个例子,狗尾巴草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野草,也是家畜(牛羊等)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它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株,但是一株狗尾巴草一年就可以撒下几千甚至上万颗种子。这种繁殖能力是任何动物所无法比的。

好了,我们再向上看,以狗尾巴草为食的动物有很多,小到昆虫大到牛羊,其中,蚜虫会以狗尾巴草为食,但是蚜虫的繁殖能力要远强于狗尾巴草,因为一只蚜虫一年能够繁殖约20个世代,有些蚜虫种类一年甚至可以繁殖40个世代,如果这些世代都存活的话,它一年就能产下1.5*10的27次方个后代。不过,这样对比不太公平,因为蚜虫虽然繁殖能力强,但是它寄生于多种植物上,所以,按照这个理论,底层植物的繁殖力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植物,而是所有蚜虫寄生的植物繁殖力的总和,这个和显然要远大于蚜虫的繁殖力。

不过,与蚜虫同为一级消费者的牛羊等动物就不同了,它们的繁殖能力比起蚜虫来简直不值一提,比如牛仅仅是妊娠期就长达天,而且大都是单胎,这也就意味着牛一年最多能够生一只小牛,但同样与牛食性一样的羊就比牛的繁殖能力强一些,它平均2年能生3胎,一胎平均1-4只后代,从数据上看,羊比牛的繁殖能力要强一倍不止。

我们再往上看,蚜虫的食物链上一级有许多动物,不过都是小型动物,比如蛙类、肉食性昆虫等等,它们的繁殖力要弱于蚜虫,因为青蛙和螳螂虽然产卵不少,但是也不过只有几百只而已。但是,牛羊等动物的食物链上级的繁殖能力就与它们差不多,比如豹子、老虎等动物,它们大都是一年繁殖一胎,一胎2-4只幼崽,甚至像老虎这样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繁殖能力并不比食草动物差。

因此,在食物链中,动物的繁殖能力并不是随着食物链位置的升高递减的,不过,如果从底层算起,倒是有一定的递减过程,只是到了中型的食草动物后,递减就已经结束了。所以说繁殖能力并不是约束动物数量的根本。

繁殖能力既然不能约束动物,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的数量少呢?

上面我们说了,像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本身的繁殖能力并不弱,但事实上,即使那些比狮子老虎繁殖能力差(比如牛科动物)的动物数量依然要比狮子老虎多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过,食物链的本质其实是营养链,而营养链是从底层向上传递的,在传递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食物链不同层面动物的数量:一是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二是食物获取的难易度。

先说难易度,具有同样繁殖能力的动物,一个数量多,一个数量少,与食物获取的难易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还是以狮子和水牛为例,狮子比水牛的繁殖能力还要强1倍以上,但是水牛的食物低头就能获得,而且食物的数量极多,这就使得水牛在获取食物时的能量消耗和风险很低。但是,狮子就不同了,它们获取食物的方式是捕猎,而捕猎是一件有生命危险且极度耗费体力的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狮子的生存能力以及后代的成活率会因为捕猎的难度而降低,而水牛则恰恰相反。

其次是能量传递时的损耗。对于植物来说,它们是生产者,我们把植物看成是1的能量,食草动物在吃植物时,就能获取1的能量,这些能量帮助食草动物维持生命,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新陈代谢,吸收,都会产生损耗,在这个过程中约90%的能量被消耗掉了,剩下的10%转化为食草动物的主体。而食肉动物在吃食草动物时,除去不能吃得骨头、皮毛等,真正摄入的能量又会减少。这就相当于食肉动物只获取了来自底层生产者的不足10%的能量。

正是能量在食物链上的递减关系,才导致了食物链越上层的动物需要的下层动物数量越多。简单的说,就是一大片草地才能养活一群牛,而一群牛才能养活几头食肉动物。

总结

食物链中动物的数量并不完全靠繁殖能力来控制,而是通过能量的获取能力决定的,食物链越往上能量的获取越难,损耗也越大,所以越底层的动物数量越多,越上层的动物数量越少,这是一个能量的金字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