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形状 >> 二十四节气故事谷雨繁花尽,子规啼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小十点出品
主播
素年锦时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春波流转,时间飞逝,眨眼就到了暮春时节。
在布谷鸟的声声啼鸣中,我们迎来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在古人的眼中,一场春雨一场油,雨水滋养着土地,结出沉甸甸的硕果,这就是谷雨这个名字的来源。
除此之外,关于谷雨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初,没有文字的存在。几十万年来,人们苦于纪录方式的匮乏,语言沟通的困难,天下处于愚昧混乱的时代。
而到了黄帝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名叫仓颉,他从飞鸟走兽的脚印中获得灵感,成功地造出了象形文字。
仓颉成功造字,终结了百姓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使得天下百姓因此受惠。他的功德感动了上天。但是他拒绝领取奖赏,只向上天祈求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老天便赐予人间一场谷子雨,来慰劳他的功德。慢慢地,人们把这天当做一个节日,称为谷雨,以此来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德。
谷雨,是一个将物候,农事,天象相结合起来的传统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乐于记录物候的变化,注重顺应天时,这才有了今天渊源流长的华夏文明。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在春水之中,浮萍开始贪婪地放肆生长,随处可见。
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声声叫唤,报告着农耕的繁忙。
戴胜鸟停落在桑树上,春蚕蠕动。
谷雨时节,阴雨频频,空气湿度大;而气温又比较高,光照充足,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好环境。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到了谷雨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升温模式。倒春寒的现象越来越少,慢慢地我们将会提前感受到夏日炎热的气息。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时节作为棉花播种的指标,将其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农事谚语,巧妙地将节气和农作物的种植规律结合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赏牡丹,是古人在谷雨时节最爱的活动之一。
在我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至今保留着谷雨赏牡丹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纷纷聚在一起,游园赏花,好不自在。
牡丹的倾国倾城,让游人放慢了归去的脚步,心甘情愿地沉迷在牡丹从容华贵的花枝下。
“骑着谷雨上网场”,说的就是“祭海”这一民俗活动。
谷雨时节,春海水暖,鱼儿穿行到浅水海域,此时正是下海捕鱼的好时节。
渔民们为了祈求出海平安,满载而归。他们会在出海前,抬着贡品到海王庙或者直接在海边面海祭祀,燃放鞭炮、敲锣打鼓,为新一年的劳作开一个好头。
“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
这句话意思是谷雨时采摘的香椿,枝叶鲜嫩、口感清脆爽口;而谷雨后的香椿则开始含有木质,口感大不如前。所以,在谷雨时节吃香椿是最合适的。
吃香椿,又名“吃春”。早在汉朝,古人就有谷雨吃香椿习惯,而老少皆爱的香椿拌豆腐更是一道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美味佳肴。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会在谷雨这天上山采茶。徒步远眺茶园,茗茶无数,遍地清香。
采摘下来的茶叶,叶质柔软,香高味醇。经过晾晒、翻炒、干燥、发酵等众多繁琐的工序,才制成了谷雨茶。
因为谷雨茶生长于温度适中,多雨潮湿的春季,所以有清热败火的功效。用水冲泡开来茶香四溢,不愧为茶中精品。
古人还认为在谷雨时节喝谷雨茶,有明目辟邪的作用,所以喝谷雨茶也有祈求身体安康,万事通达的意思。
我国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做诗一首:“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做其间。”
可见,谷雨茶的魅力,经转流年,只增不减。
谷雨已至,春将逝。
细听子规啼鸣,试图唤回春天离去的脚步。
笑看繁花落尽,化作春泥,变成往昔春日最美好的回忆。
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是否惋惜,今年春天终将要同我们告别,说再见。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时不我待,我们应当更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
挥别春天,期待来年的久别重逢;远离略带伤感的情绪,成全更好自己;满怀新的期待,迎接明媚热情的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