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形状 >> 黄瓜如何种植,怎样做到高产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的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在黄瓜种植前种植户需要注意需要重视选种并科学播种,同时选用灌溉条件较好,透气性强的壤土种植,流芳个人建议最好能施用成熟的有机肥,循环施肥、堆肥或秸秆粉碎也都是可以的。在幼苗出土后需要注意耕耘松土,缺水时要及时灌溉,配合浇水少施少量肥料。雨后地稍干时要及时耕田、松土除草。
种植黄瓜有哪些准备步骤呢?
一、新开的菜地,看面积大小,用S法选取3-5个点深挖约50厘米深,看一下土壤结构,(沙土,粘土等)。
1,非正常土地。现代社会大环境下,最主要的是看看底部是不是建筑垃圾垫层,或有一层水泥地面等,影响植物扎根,不能正常生长。改良办法:添置新的田园土,沙土粘土配比好。保证耕作层有30厘米深。
2,正常土地。深翻20-30厘米深,检出烂砖瓦,石头块等杂物,清理杂草。大水漫灌一遍,为的是冲洗盐碱。
二、新土地,施足底肥市场上销售的含有以下类似成分的肥料,(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菌丝豆粉原料、植物楝素、蓖麻粕、中草药大黄等)成分的绿色生态肥。这样的肥料具有供肥、促生长、防病抑菌、杀灭线虫的多重功效。使用后能够提高地温、活化疏松土壤、补充有机质、修复土壤环境,沃土养根和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物。
三,选种,选苗
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黄瓜越夏品种,一定是越夏品种,不然这季节种植不好养植。看好三证,种子克数(每克约多少粒),根据土地面积选择种植数量。包装上一般有说明。土地半干半湿润状态下播种。种子打开直播,已经拌好种的注意播完洗手。株行距约40*50或50*50厘米。
四,黄瓜搭架黄瓜长到约20-30厘米高时,用竹竿或绳子搭架,利于黄瓜爬藤生长。
五、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公斤随水冲施,5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黄瓜病虫主要有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黄守瓜、蚜虫、美洲班实蝇等。
1、黄瓜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植株主要茎基部节间再现水渍状病斑,继而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蔓叶萎蔫,瓜果腐烂,以致整株死亡。
2、霜霉病主要由气流传播,侵染频繁、潜伏期短、流行性强。主要危害叶片,形成黄色或淡褐色多角形病斑,叶片背面有紫灰霉层。此病多于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地方发生。
3、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病情开始时萎蔫不显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才枯萎死亡。此病药剂防治效果差,往往影响后期产量。
4、炭疽病的病情近年有呈上升的趋势,于高温湿季节为害严重。发病温度为10℃-38℃,以22℃-27℃最适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病残株上在田间越冬。以5月-6月发病较严重。此外,连作、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衰弱易发病。
5、白粉病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气温16℃-24℃时极易流行。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病情易发生。
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忌与瓜类作物连作,最好与水稻轮作,也可与叶菜类、水生蔬菜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