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80年代的科教片记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发布时间:2024/10/10 14:22:41   
科教片是科学普及电影的简称,我国很早就有,建国后到80年代曾一度繁荣。科教片运用电影的形象化手段,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传播科学知识的影片。中国旧称“教育片”,年定名为“科学教育影片”。在文明和愚昧并存的年代,科教片对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科教片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地理地貌,大至宇宙太空,小至细胞细菌,几乎无所不包。科教片大致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学研究片、技术传授片、教学片、科学杂志片、军事教育片、社会教育片、科学幻想片等。曾经推出过很多农业、牧业、渔业的科教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都有推动作用。甚至家畜家禽饲养都有相关的科教片。在我的印象里,80年代流行的露天电影每次在放映彩色故事片之前,都会先放映一部科教片。大多数人都会耐着性子先把科教片看完,这也算是推广科教片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不仅在露天电影时候用,连小学时候学校礼堂放电影也是这种套路。80年代初的时候看过很多科教片,不仅有打开科学之路的启蒙之作也有蒙上心灵阴影的记忆。我记忆里最早的一部的科教片是《地瓜下蛋》。七十年代流传非常广泛的一句农业新谚语:“红薯下蛋,一亩一万”。这部科教片讲述的就是用新方法种植红薯。我记住了把小地瓜种在土里秋田就能收一窝地瓜。但是后来我的农业知识告诉我,我看到的地瓜种植都是让地瓜在温暖的环境里发芽,然后把发出来的地瓜芽掰下来栽到土里。很多年以后好奇去查了一下“地瓜下蛋”,说是因为不方便管理,这种种植方式逐渐被取消了。但是地瓜下蛋的电影情节,现在仍然零星在脑中闪现,特别是老农手里拎着一长串的粉红色地瓜的情景很是难忘。另外一部印象深刻的科教片是《淡水养鱼》。在七八十年代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跳帧的画面一道道白条和时不时失真的旁白印象最深刻。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比较早,是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年摄制,年还曾获得意大利第1届威尼斯国际科教片电影节荣誉奖。影片介绍了我国白鲢、草鱼、青鱼、花鲢的生活习性,利用江河湖泊养殖家鱼的技术。《淡水养鱼》让我认识了很多种鱼,当时还记住了每一种鱼生活在池塘里的哪一层。比较早期的科教片还看过《消灭棉蚜虫》,从这部影片中记住了蚜虫,但是对棉花没什么概念。之所以对这部影片有印象是因为我们那里根本不种棉花,从小到大也没见过棉花在棉花田里是什么样子。科教片《蛇岛》曾经给我的童年蒙上过阴影,蛇与老鹰对决的场景仍然是年少时的噩梦之一。通过这部影片记住了蝮蛇。因为离蛇岛不远,一度担心这么厉害的蛇一旦游过海岸一条毒蛇就能把一个城市的人全灭掉……另外一部带来童年阴影的科教片是《防治血吸虫病》,一直到现在仍然对淡水螺心存忌惮。那时候每当想起池塘边的那个小男孩就会很难过,还那么小就被虫子吃掉了……还有一部讲艾滋病的科教片给我造成的阴影也很大,记不住名字了,只记得是爸爸单位组织看电影我跟着去了,彩色故事片之前放映的就是这部片子。一知半解地看完,然后每次感冒发烧咳嗽身上痒都觉得自己得了艾滋病要死掉了。80年代随着我的年龄增大,开始对科教片印象加深了。80年代一部很有名的科教片《珊瑚》,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通过水下摄影,介绍珊瑚的成因,以及千姿百态的珊瑚景观。当时最向往的是那个在清澈大海里游来游去的蛙人,观众也随着他的镜头看到了珊瑚在水底世界的千姿百态。这部科教片获得了年第十八届德黑兰国际教育片电影节铜奖。80年代另外一部非常风靡的科教片《哈雷彗星》,年正好哈雷彗星光临地球,天气晴朗的傍晚可以看到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哈雷彗星挂在天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些怀疑是因为看过电影产生的错误记忆还是真的看到了那颗彗星。我头脑里是清晰的一幅场景,我站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抬头向西方的天空看,一个像水母一样的彗星。电影《毛孩》恐怕大家就更加熟悉了。电影的男主于震寰被称为“中国第一毛孩”,他的出生曾震惊了世界,被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毛发覆盖最多的人”。他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的农村,因为身上96%覆盖着黑毛,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医学、社会学专家和广大群众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8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