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习性 >> 可以做青团的泥胡菜,你们那里叫什么
青团也称青圆子、清明馃、清明粑粑,是用艾叶或清明菜(学名鼠麴草)煮烂,和入糯米粉为皮,以豆沙或莲蓉为馅料,揉搓成大号汤圆样儿上锅蒸熟,其绿如翡翠的色泽与清香甜糯的口感,带给人惊奇的同时也带来味觉的享受。青团是南方米食区独有的季节性食品(日本也有清明青团,应是从江浙地区传入的),与寒食文化有关,也与清明祭祖有关,可以说,青团的味道,就是四月江南的味道。
清明假期,青团是卖的最火的网红食品。那天和朋友聊起此事,朋友是上海金山人,说他们那里的青团不是艾叶也不是清明菜做的,是用“麻道干”做的,解释半天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麻道干,她干脆发来一段当地制作青团的视频,我一看,麻道干原来就是泥胡菜!
泥胡菜
当地人认为泥胡菜有一股异于艾草的清香,气味也似乎更加浓郁一些,且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能起到食疗的作用。拔回来的泥胡菜要拣一拣,太老的不要,然后倒入沸水中煮,煮的时候要加石灰水中和(现在一般改成加入少许小苏打),可以去苦味,颜色也更好看。煮烂的泥胡菜捞出来可以直接揉进糯米粉中,大约一斤泥胡菜配两斤糯米粉,泥胡菜很快就和糯米粉融为一体。跟纯糯米粉的面团比起来,用泥胡菜和的面团不黏手,越揉韧劲越足。
包青团
揉好的面团揪出一个个绩子,在指间旋转成空心的圆窝窝,包入豆沙馅(也可以是枣泥、咸鸭蛋、咸菜或是菜馅),放入笼屉中蒸熟。用泥胡菜做出来的青团颜色比艾叶版的深,墨绿墨绿的,很漂亮。
蒸好的青团
假使豆沙包完了,糯米团还剩一些,也不会浪费了,直接做成实心的绿团子,压扁放在油里煎,吃起来韧结结的,别有一番风味。
泥胡菜为菊科泥胡菜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株高可达近一米。茎直立,光滑或被白色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琴状羽状分裂,顶裂片大,三角形,叶片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莲座中间长出粗壮花梃,上有头状花序数个,花紫红色,与大蓟、小蓟的花极为相似。泥胡菜萌发早,生长快,别的草还没有动静,它已经长成碗口大的一团。其莲座期叶片柔嫩,开花之前花梃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梃、花蕾和幼苗是喂猪喂鸡喂兔子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饲用价值更高。等到开花结籽,就老不可食了。所以泥胡菜可以作为春季短期牧草,部分缓解春初青饲料不足的问题。在黄县话里,泥胡菜称为“老母猪呱嗒”(“嗒”轻声增音,“a”读作“ei”,“打他”“尾巴儿”“哑巴儿”都这样读,意为老母猪吃起来呱嗒呱嗒的,可能是它的花梃有点甜,为猪所喜食,因为上面总是密密麻麻爬满了“蜜”(黄县话指蚜虫)。广西称之为“猪兜菜”,看来那里的猪也喜欢吃泥胡菜。
泥胡菜除了做青团,还有其他食用方法,明朱橚《救荒本草》卷二“泥胡菜”条:“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茎梗繁多,叶似水芥菜叶,颇大,花叉甚深,又似风花菜叶,却比短小。叶中撺葶,分生茎叉,梢间开淡紫花似刺蓟花,苗叶味辣。救饥采嫩苗叶煠熟,水洗淘净,油盐调食。”这是凉拌泥胡菜,此外还可以煮汤、炒豆干、炒肉丝。黄县人习惯用它来包菜片片,似乎只有这一种吃法,每年春天都要包上一两次。泥胡菜苦味大一点,浸的时候要多换两遍水。蒸熟的泥胡菜特别幼嫩,用嘴一抿就可以咽下肚去,略微带点苦味,苦过之后隐隐有点回甘,又泛出一丝清香,让人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气息。
泥胡菜还可入药,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瘀生肌之功,用于治疗痔漏、乳痈、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外伤出血、骨折、牙痛、牙龈炎等症。泥胡菜喜卑湿、耐微碱,有些地方已经在盐碱荒地上进行了人工增播试验,既绿化了荒地,也多一份收获。泥胡菜种子具有羽毛状冠毛,可随气流传播至远处,一次增播后,即可任其自行繁衍。
补记:最近看一档美食节目,参与嘉宾正是金山人,她说当地管做清明青团的泥胡菜叫“麦糖管”,与“麻道干”三字音近,应该是当地人采用记音的方法来记录泥胡菜的土名,选用的字不太一样。称为“麦糖管”,是指麦苗返青时可食吗?“糖”肯定指的是泥胡菜的花梃有甜味,而且花梃是中空的,像菠菜管子一样。这个名字比麻道干要靠谱一点。
又记:有南方的朋友告诉我,麦管糖是灶糖的一种,北方叫“关东糖”,细长的一条,中间是空心的,泥胡菜长出的花梃样子和麦管糖有点像,故得此名。
麦管糖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