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习性 >> 农村一种盐果,以前用它调味,现在虫瘿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常见来源,主要分为海盐、井盐、湖盐、矿盐、土盐等五类。
食盐的起源地便是中国,在古时候,它被称为“卤”,直到后世盐水经过人工提纯加工为固态,才被人们称之为“盐”。
食盐作为“百味之首”,早在公元前年-年,即仰韶时期,便已存在煎盐器具。追溯历史,我国食盐的起源时间,能够追寻到炎帝(神农氏)与黄帝在位的时代。
古时候的盐种类颇多,除了流传到现在的五大食盐来源,当初的农民们,通过某些特殊的植物,也能够获取食盐。
农村中有一种“盐果”,过去的农民时常用它获取食盐,用以调味。
但如今,盐果的其他价值也被人们所重视,现在虫瘿也值钱,一斤能够卖上50元。
“盐果”的介绍
笔者所说的“盐果”生长在一种名为盐肤木的植物之上。
盐肤木属于小乔木,也可称其为灌木。这种灌木的分布范围极广,在我国,除了东北、新疆、内蒙古等不包邮地区,其他的所有身份都遍布它的身影。
相对于盐肤木这个名字,其实大多数人,会更加熟悉这种植物的其它名字,如五倍子树、五倍柴、山梧桐、角倍、木五倍子等等。
而它之所以会被叫做盐肤木,是因为这种小乔木结出的果实在秋冬季节时,总会在果实的表面凝结一层白白的盐霜。
除了果实之外,盐肤木的树皮、花瓣、树叶都能够析出盐霜(果实析出的盐霜最多),远远看去,就像是这棵树被套上了一层用食盐做的外衣。
是以,它便有了盐肤木的名字。
在过去,尤其是在古代,食盐的贩售借由官方掌控,不仅购买渠道有限,需要农民们长途跋涉购买,其价格也是很多人难以承担的。
而这时候,“盐果”进入了百姓的视线。
于是在每年的秋冬季节(九月),很多吃不起盐,或者是想要节省开支的农民,就会去山林中刮下“盐霜”,存储在罐子中,作为“储备食盐”,用于日常食物的调味。
五倍子
在曾经的年代,“盐果”的存在曾是无数人的救赎;而放眼如今,食盐已经不再在过去那般资源稀缺,变成了家家户户都能够食用的调味品。
这样说来,如今的“盐果”岂不是无用了?
当然不是。
五倍子蚜虫的主要寄生植物正是盐肤木,它会在盐肤木的幼枝和叶子上形成虫瘿,而这个虫瘿,便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五倍子。
五倍子在既是一种中药,同时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无论是在塑料加工、墨水、医药、鞣革等方面,亦或者肥皂、润滑油等工业产品,都需要五倍子的参与。
盐肤木的全身都可用,除了五倍子之外,它未成熟的果实可以用于泡水,能够代替醋使用;它的种子含脂量很高,可以用于榨油。
此外,盐肤木的根、花、叶,以及果实,都能够入药,用于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止血化瘀和止泻等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盐肤木同样也是我国分布极广的蜜源植物。
虽然因为胡蜂的存在,蜜蜂大多不敢采蜜,大大降低了野生五倍子蜜的质量和数量,但由于五倍子蜜属于营养价值丰富,依然有很多养生人士喜爱购买它。
在目前的市场上,五倍子的经济价值还是较高的,它既是不可缺少的中药材,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
即便将其放在国际市场上,也依旧十分紧俏。
在前些年,针对五倍子的需求量,世界年需求量达到了万公斤,而它的年产量却在万公斤左右(其中,我国年产月万公斤)。
如此大的缺口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追平的,也难怪如今一斤五倍子能够卖至50元一斤的价格,即便是种子,也能够卖上15元一斤的高价。
至于它的根茎,则是在30元一斤左右。
总结
在过去,“盐果”能够充当两种调味。
未成熟的果实泡水之后,便可以代替醋;将表面的盐霜刮下来,便可以代替盐。
也正是因此,过去的百姓十分喜爱这种植物。
虽然人们称呼它“盐果”,但其实它与食盐的联系并不大。
盐肤木表面的那种盐霜,源于一种特别的液体,这种液体被分泌在盐肤木表面、晒干之后,就会析出具有盐味的白霜。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已经不需要“盐果”的盐了。
然而盐肤木的存在,对农民而言,却依旧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