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棉蚜大爆发?给棉花生产造成如此大的产量损失?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棉花生长前期害虫和天敌没有协同发展。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在夏季适宜的条件下,只需4~5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一年能繁殖25~4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因此一只雌虫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生数以亿计的蚜虫。例如,甘蓝蚜能够繁殖41代雌性,如果全部成活的话,可以达到1.5×个后代。蚜虫的天敌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它们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它们在帮助人类不断的压低蚜虫的种群数量。以瓢虫为例,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5头,成虫.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但是,瓢虫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一年可以繁殖7~8代,大大低于蚜虫的繁殖速度。它以蚜虫为食物对象,繁殖能力低于蚜虫,所以,消长规律大大落后于蚜虫。因此,年棉花生长前期蚜虫数量很少非常不利于天敌的生长繁殖,中后期蚜虫遇到适宜的温度,一下子暴发成灾,而天敌的种群数量难以在短期内发展起来,造成棉蚜种群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二、棉农“零容忍”的防治做法和棉蚜抗药性突出问题。近年来,为追求棉花产量最大化和预期经济效益,棉农对病虫的危害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棉田化学农药防治次数,有时候甚至去打“放心药”、“安慰药”;所使用的农药的含量和用量也在逐年上升,以啶虫脒为例,含量由10年前的5%上升到现在的50%和70%;用量也由以前的每亩地8-10克加大到现在的15-20克,甚至个别棉田出现40克/亩的用量;棉田化学农药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如年一般棉田化学防治次数在7-10次,部分发生严重棉田防治次数高达15-20次,而以前每年防治次数仅为3-5次。对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等药剂,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三、高温对棉花蚜虫种群消减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蚜虫生活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相对湿度为60%左右。以往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的高温天气对棉蚜种群数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是,进入7月份以来,直到8月中旬,温度一直较高,但是棉蚜种群仍然居高不下,可能是近年来棉蚜种群的耐高温性有所提高,抵御高温的能力增强,故而说明,高温条件可能对棉蚜种群消减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下篇针对棉蚜发生解决对策发表个人看法!一家之言,难免偏激和不足,请文后留言交流!作者:刘政,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