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繁衍 >> 蚜虫是怎么破坏庄稼的三大危害,以传播病毒
蚜虫被商洛人称之为腻虫,有些地方称之为“蜜虫”,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蚜虫的种类很多,但体型介于1-10毫米之间。看起来如此小的昆虫,一般情况下造成减产10-20%,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再遇到适宜蚜虫繁殖的环境条件,常常对庄稼造成毁灭性的危害。那么,蚜虫是怎么破坏庄稼的呢?
1.直接吸食庄稼叶片、茎秆、花蕾和果实汁液,造成黄叶、叶片畸形和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造成大幅度减产。
蚜虫种类很多,比如常见的麦长管蚜、桃蚜、棉蚜、甘蓝芽、葱蚜等,有的对庄稼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属于广谱性害虫,危害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花卉、果树和林木等,在一种庄稼危害以后,产生有翅蚜,常常出现迁移现象,转移到另一种庄稼或者果树上,相互传播病毒病,危害巨大。
蚜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可以直接穿透叶片和茎秆等表皮组织,吸食植株的养分和水分。蚜虫虽然个体较小,但是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常常聚集在一起,有时候甚至于形成几十层的虫体,给防治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有翅蚜大量产卵,若蚜不需要长成有翅蚜,也不需要产卵就可以孤雌繁殖,直接产生若蚜,蚜虫数量几何级的上升,对于庄稼的危害性极大。
蚜虫经常群集在庄稼幼苗、幼嫩叶片、植株顶芽、嫩茎、花蕾等部位,疯狂刺吸庄稼汁液,不但会对植株的内部组织和细胞造成伤害,生长失去平衡,还导致心叶生长受阻、叶片背面皱缩、卷曲、畸形、变黄、死叶等症状,严重时引起茎叶变黄枯萎、生长停滞甚至整株死亡。
2.传播病毒病,出现病毒病症状,影响庄稼产量和质量。
蚜虫是为数不多的传播植物病毒病的罪魁祸首,不但会消耗大量的庄稼养分,大量聚集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最主要的还是传播病毒病,对庄稼造成致命威胁。我们经常听说的脱毒洋芋和脱毒红薯,就是为了专门去除块茎和块根所含的病毒才采取的高产措施,一般增产40%以上,由此看来,蚜虫的危害性有多大。
不同的病毒病所产生的症状有一定差异,主要包括花叶、变色、条纹、枯斑、环斑、坏死、畸形、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所以,蚜虫危害庄稼的症状除了庄稼产生的应激反应的斑点等,其他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大都与所携带的病毒有关。
3.粪便污染植株,出现煤污病等杂菌感染,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蚂蚁喜欢甜食,蚜虫贪得无厌,两个昆虫经常会伴生。蚜虫不间断地危害庄稼,间隔1-2分钟,蚜虫就会开始分泌含有糖分的蜜露,吸引大量的蚂蚁成群结队地爬上庄稼上面,跟着蚜虫屁股后面取食蜜露,遇到蚜虫的天敌也会帮助蚜虫进行抵抗,蚂蚁群将蜜露运输到巢穴,来来往往,繁忙异常,蚂蚁和蚜虫严重影响庄家的光合作用。
与此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粘附在叶片上,非常容易造成煤污病的发生,开始的时候形成黑色圆形霉点,最后病斑不断扩大,形成不规则形或相互连接成一片,覆盖在叶上表面,严重影响庄稼的光合作用。
蚜虫的危害性是繁殖速度快,常常聚集在一起,传播病毒病和煤污病,很多蚜虫身体表面有一层蜡质层,才开始的时候引不起农民的注意力,等到危害严重的时候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很难一次性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想要预防病毒病和煤污病,首先就需要清除干净蚜虫,可以从越冬蚜虫开始进行处理,在发生初期进行预防,也可以培育和释放七星瓢虫、草蛉和赤眼蜂等蚜虫的天敌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果蚜虫数量较多,不得不采取化学防治手段的时候,可以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杀虫剂连续防治2-3次,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你现在知道蚜虫是如何危害庄稼的了吧,危害性有多大,也只有吃过亏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