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形状 >> 似蜻非蜻,似蝶非蝶的蝶角蛉
进入五月,越来越多会飞的精灵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这个和蜻蜓有点像,但又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精灵,就是蝶角蛉。
蝶角蛉蜻蜓它和蜻蜓最大的区别就是,头部有长长的棒状触角,而蜻蜓触角较短,正因为它和蝴蝶同为棒状触角,被称为“蝶角蛉”。
比起蜻蜓的飞行技术,蝶角蛉更是逊色。在分类上,一个是蜻蜓目,一个是脉翅目,毫无亲缘关系。
5~9月是蝶角蛉的繁殖季节,在日出黎明之际和日落黄昏之时,它们最为活跃(大多昆虫也都如此),去捕捉比它们弱小的动物:蚜虫、蜜蜂、蚊子、蝴蝶、蓟马……
当它们遇到劲敌时,会触发自身当防御系统——分泌一种类似麝香当气味,以此威慑敌人。
除了在林间翻飞捕食外,便是异性之间的追逐、求偶、交配,以及雄性之间的对决。
正在产卵的蝶角蛉
受精成功的雌性会将卵有序的产在树枝上,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放大看像一颗颗被固定的黄豆。
当雄性发现自己的领地有同性进入时,会立马进行驱逐,甚至直接在空中开战,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孵化后的小蝶角蛉也是捕食小能手。
通常它们会紧紧趴在树上,通过自身的拟态色与树皮紧紧贴合,将自己隐藏起来。
黄花蝶角蛉
一旦猎物经过,它会迅速将自己的大颚刺入猎物身体,并会通过大颚注入自己特有的毒液,来麻痹猎物。由于这项强大的技能,蝶角蛉幼虫可以捕食比自身更大的猎物。
黄脊蝶角蛉
由于这项强大的技能,蝶角蛉幼虫可以捕食比自身更大的猎物。
可惜的是纵有千般技能,也无法对抗大自然,等到冬天气温骤降,大批幼虫的生命就此终结。
等到来年春天,幸存者为了避免被食,要找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枯枝落叶间或者泥土里,结茧羽化,这次羽化后才可重获新生,得到更多更久的生命体验。
TheEnd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