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现在已经进入5月底了,天气越来越热,一些喜热喜干旱的虫子开始逐渐猖獗。像蚜虫、蚧壳虫,红蜘蛛,青虫等。而这个时候也是果实增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食心虫的如果没有有效防治,会钻进果实,对果实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近期,很多农户朋友反馈,蚜虫、食心虫的危害十分严重,但是自己使用杀虫剂和同村别人使用杀虫剂的效果却是相差很大,难不成他们都有秘法?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如果正确使用杀虫剂,让杀虫效果翻倍!其实我们在使用农药时,除了要选准药剂,及时用药,提前预防,以外,在灭杀害虫方面,我们还要特别注重虫卵兼杀,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部位。一、虫卵兼杀农业害虫,很多迭代速度非常快。例如红蜘蛛,1年发生20代左右。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发育适温为21-30℃)。蚜虫1年可发生20-30代,终年危害。蓟马1年发生15代左右,终年繁殖,世代重叠。潜叶蝇1年发生4-5代,在叶肉内产卵,幼虫蛀食叶肉,叶片受害后失绿变白。所以咱们在喷施杀虫剂时,不仅仅只是打成虫和高龄幼虫,一定要复配上有杀卵效果的杀虫剂,例如虱螨脲、吡丙醚等,做到虫卵兼杀,能够有效延长持效期,减少打药次数。二、用药部位准确,送药到位我们要根据害虫的危害部位,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送药到位。只有因虫施药,送药到位,才能击中要害,实现药到虫除的功效,使药剂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获得理想的杀虫效果。如对危害根部的害虫,就将药剂灌施于根部或施于播种沟内;对在叶背面取食的害虫就将药液喷在叶片的反面。防治红铃虫、棉铃虫就把药打到花蕾、青铃上及群尖上;防治螟虫造成枯心苗就撒毒土;防治白穗就喷雾或泼浇。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就将药液喷施到稻株基部;防治斜纹夜蛾就将药液喷到花蕾及幼荚上。此外,对棉蚜、红蜘蛛、稻飞虱、稻叶蝉等隐蔽性害虫,根据其刺吸式口器取食方式,可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吸收后植株传到的其他部位,达到送药到位的目的。三、掌握害虫习性,选择用药时间我们要根据气候特点和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选择在有利的时间施药。施用农药时间以上午9~10时和下午4时以后为宜。因为上午9时以后,作物叶片上露水已干,又正是日出性害虫活动最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施药,既不会因为露水冲淡药液影响防治效果,又可使害虫与农药直接接触,增加害虫中毒机会。下午4时以后,太阳偏西,光照减弱,温度降低,而且正是黄昏时飞翔活动和夜出性害虫即将出动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施药,能提前将药剂施于作物上。待害虫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或取食时使其接触毒液或取食中毒死亡,同时还可避免药液蒸发损失和光解失效。四、注重打药方式、围杀害虫很多害虫有很强的机动性,如蚜虫、绿盲蝽、蓟马、飞虱等会飞的害虫和跳甲等运动性能比较强的害虫,建议打药时,先将四周草丛打一遍药,然后从四周往中间围圈打药,让害虫不能逃出生天,打药时飞走,药效降解后又飞回来,才能有效灭杀害虫。五、轮替用药害虫的迭代速度快,每一代害虫都会对农药产生抗性。害虫产生抗药性,就是能够忍耐杀死正常种群中大部分个体的药量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也就使害虫群体抗药性水平或多或少地提高了。一种害虫对一种农药产生抗性,往往对同类型的其他农药亦有抗性;不同杀虫机制的药物之间不易发生这种交互作用。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用、轮用以及镶嵌式施药,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害虫抗药性上升,达到我们的防治目的。综上所述,防治害虫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心来做的植保技术工作,而不是我们随便选择使用药剂,学会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防治害虫,达到增产增收是我们唯一的期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