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辣椒传染性病害有几种如何预防和防治呢

发布时间:2023/11/26 17:54:45   
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
辣椒是北方地区离不开的调味品,也是川菜、湘菜最常用的佐料,食用人群广,消费量巨大,因此栽培面积大,经济效益不错。但是辣椒经常会有各种病害威胁,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的时候因为认为控制的环境达不到辣椒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的时候,各种侵染性病害非常严重。那么,辣椒主要的侵染性病害有哪些呢?如何防治呢?今天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一下,希望能够解决题主的疑惑。一、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又叫做传染性病害,是由各种病原菌(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等致病微生物)、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寄生物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侵染或寄生易感病植物,大面积发生且容易流行成灾的病害。这类病害,是农作物最常见的病害类型,也是造成辣椒缺苗断垄、群体发育不良引起的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提前做好预防,很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与之相反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良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传染性的病害,如低温、潮湿、强光、水涝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大面积同时发病,但不具备传染性。二、辣椒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种类1.辣椒猝倒病症状:辣椒猝倒病是辣椒苗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植株感病,胚芽和叶片变褐腐烂。幼苗出土时茎部呈现水渍状,并逐渐变细,最终猝倒。常见成片幼苗倒伏,逐步扩大范围。2.辣椒病毒病症状:常见的有3种。①花叶型:黄绿相间的花叶,多皱缩或褐色坏死。②条斑型:叶片主脉褐色坏死,最后侧枝和主茎,出现坏死条斑,常见早期落叶、落花、落果,最后整株枯死。③叶片畸形和丛枝型:叶脉褪绿,花叶,叶片增厚,上卷,变窄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有时枝条丛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花斑,有疣状突起,病果畸形,易脱落。3.辣椒疫病症状:疫病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风、浇水等、再次浸染。在高温高湿、地势低洼、的环境下发病严重。幼苗期和结果期发病。幼苗发病,茎杆水侵状,导致叶片脱落。成株期茎和果实水浸状,逐渐变软萎缩,发病部位以上叶片逐渐脱落干枯。4.辣椒炭疽病辣椒炭疽病病的原菌寄生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老叶和果实发病。叶片感病,病斑会呈现不规则形,中间灰褐色,边缘褐色上面生有小黑点。果实会产生褐色不规则状的病斑,中间呈现灰褐色,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潮湿的时候腐烂。三、辣椒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方法。侵染性病害流行,离不开致病菌、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辣椒品种。降低病源基数,创造不适宜病害发病的环境条件,选用抗病品种是最关键的措施。1.猝倒病防治措施:①种子消毒。用1:的比例用咯菌腈拌种剂拌种。或者催芽播种,缩短发芽时间。②苗床选择和管理。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地块。不得选用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选用无病新土,肥料用腐熟的农家肥,播前充分翻晒。旧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8~10克加细土克,混合均匀,撒入苗床和作为覆盖层。苗床土壤温度要求保持在16℃以上,气温保持在20-30℃之间。苗出齐后注意通风,增加光照,加强土壤中耕松土,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拔出病株,集中销毁,并用15%噁霉灵倍液消毒处理。切忌大水漫灌和低温浇水。③田间管理。与非茄科和瓜类作物轮作2-3年。地膜栽培辣椒,减少感病机会。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用上述药物喷药保护。2.辣椒病毒病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实行轮作2~3年。高垄种植,注意排除积水。②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催芽播种,或者0.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5~20分钟,清水洗干净后催芽播种。③防治蚜虫治病:有翅蚜虫迁飞期、无翅蚜虫繁殖期用高效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3.辣椒疫病主要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实行轮作和深翻相结合的办法,降低病原基数。③发病初期喷药防治,75%百菌清倍液,间隔7天,连续喷施2~3次。4.辣椒炭疽病防治措施:①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沙质土壤,实行轮作,降低土壤病原菌基数。②种子消毒,用55℃的温水对种子浸种15分钟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捞出来洗净,再进行催芽。③合理密植,发现病株清除销毁的同时进行化学防治,可用75%百菌清-倍液或者50%多菌灵倍液喷雾2~3次,间隔5~7天即可。总的来说,辣椒的病害虽然多,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只要控制好环境,病害几乎没有大面积发病的机会,提前做好预防尤为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