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显著成就,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共项(人),其中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人(季维智、杜官本),自然科学奖3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技术发明奖8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项)。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奖励级别: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主要完成人员:余砚碧,高体仁,邓小刚,张立猛,谷星慧,杨海林,杨硕媛,詹莜国,吴剑,高松,朱艳梅,李虎,吴伟,范志勇,杨中义,吴子云,龚林,张体坤,许银莲,李学卫,刘春明,王志江,孙军伟,解燕,张宏,孙加利,周文兵,黄坤,郭应成,黄智华项目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该成果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原创性成果。以全球性重大害虫蚜虫为靶标,针对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繁育难、落地难、评价难、推广难”四大世界性难题,历经10余年,突破了蚜茧蜂生物学、生态学、基因组学基础理论,在国际上率先完成蚜茧蜂染色体级别基因组测定和遗传多样性特征解析,构建了世界首个蚜茧蜂基因组遗传资源库;创建了蚜茧蜂规模化繁育及产业化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并大面积应用,编制国家标准1项(第一个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国家标准),获专利授权82件,发表学术论文73篇、专著3部。成果累计推广2.1亿亩(超过赤眼蜂应用面积),成本5元/亩(显著低于国际同类生防产品成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创建了蚜茧蜂规模释放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模型和评价体系,连续10余年跟踪明确了蚜茧蜂规模化释放后定殖效果及生态安全性。该技术成果能够产业化应用的优势不仅在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原创性突破,关键是成本低、防效好、可持续、易推广,走出了一条蚜虫生物防治创新应用之路。作为生物防治重点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向全球推介,引领推动了农业害虫防治从化学防治为主向绿色防控转变,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乡村振兴。来源:奖励办、科技彩云南责编:谢春梅编审:吴晨萍终审:周健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