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治疗尖锐湿疣 https://m.39.net/disease/a_9389956.html白粉虱又称小白蛾子、白腻虫等,为同翅目粉虱科害虫,由于其寄主作物广泛,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尤其是夏秋季,危害更加严重,每年都有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防治。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防治白粉虱的新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持效期长,一季只需防治两遍。危害特点白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叶片被害后,常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降低,营养不良,最后脱落,造成落花落果。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还会排出大量粪便,诱发煤污病,污染叶片和果实,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白粉虱还是一种传毒害虫,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还会传播30多种病毒,诱发黄瓜花叶病毒病、黄化曲叶病毒病、银叶病毒病等多种病毒病发生,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更大的损失。发生规律白粉虱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可繁殖10多代,温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冬季在温室内越冬,一般每月繁殖一代,夏秋季温度高,繁殖速度更快,繁殖一代只需19~22天,成虫可存活30~40天左右。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粉虱繁殖速度加快,危害也逐渐加重,尤其在每年的8~9月份,危害最为严重.进入秋季,随着温度的降低,外界温度逐渐不能适宜其生活,大量成虫潜入温室大棚内越冬。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会随着植株的生长,向上迁移,故新生叶片成虫多,中下部叶片若虫和伪蛹多。防治方法(1)土壤处理:防治白粉虱要以预防为主,可在作物播种移栽前,用5%噻虫嗪颗粒剂~克,或2%噻虫胺颗粒剂,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50公斤,拌均匀后进行撒施、沟施或穴施。由于噻虫嗪和噻虫胺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颗粒剂在土壤水溶液中溶解后,均匀分布在作物根系周围,可被根系吸收后,传输到地上部分茎叶果实等各个部位,将叶片背面的白粉虱杀死,由于药剂能在土壤中长时间的存在,因此可长时间地保护植株不受白粉虱危害,持效期可达3个月左右。(2)追肥补施:在作物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再用5%噻虫嗪颗粒剂或噻虫胺颗粒剂~克加复合肥20~30公斤,拌均匀后,结合追肥,一起施入作物根系周围,药剂溶解后,与肥料一起被作物根系吸收,并传输到植株地上部分,继续保护植株不受白粉虱的危害,持效期也可达到50~60天,因此,整个生育期只需使用两次,就可达到控制白粉虱危害的目的,还可兼治蛴螬、金针虫、蚜虫、蓟马等害虫的危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