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罕见的暖冬天气,对农业生产会带来哪些影响?农民早知早好,应早做准备根据国家气象局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地表平均气温经历了两次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冻圈消融加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这个问题日趋严峻,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损害及威胁为世人公认,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重大问题。按照气象学定义,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以上,这个冬季即可视为“暖冬”。再根据各种农谚预测,可以预知,年暖冬天气与全球总趋势基本一致。虽说农谚未必准确,但按照目前气候情况来看,正好坐实了它的准确性,年暖冬无凝。农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也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懂的农耕文化。那么暖冬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会带来哪些影响?农业专家认为,暖冬对农业生产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土壤墒情的影响较大,通常会出现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对春耕、春播不利,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暖冬容易引起“倒春寒”经过历年来的事实证明,暖冬容易引起倒春寒,所谓倒春寒就是指该冷的时候不冷,该暖的时候不暖,出现天气反常,倒春寒多发生在气温回暖的3-4月份,这个时候农作物正开花发芽,但是受到天气反常的影响,农作物在发芽开花后的长势并不会旺盛生长,严重时会发生农作物冻害,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暖冬容易发生病虫害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作物病虫害加重,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我们都知道,很多威胁农作物生长的害虫和病菌到了冬天便会潜伏在土壤中越冬,如果当年的冬季特别暖和,降雪还特别少,那么这些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便会安然无恙的过完整个冬天,并且会在次年春天开始啃食农作物,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暖冬容易发生旱灾如果冬天温度高,蒸发量就会偏大,对土壤的水分保持极为不利。虽说冬季的降水虽然比其它三个季节要少很多,但是冬季天气寒冷,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也比其它三个季节少很多,但是暖冬会加快土壤水分蒸发,降水还特别的少,那么便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出现旱灾。暖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天气反常,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该冷的时候不冷,人体的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如果成天在温室的气候中生活,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经不起一点点气候的变化。所以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应接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洗礼,感受大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让身体接受各种气候环境的锻炼,才能防范于未然。除此之外,暖冬对渔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特种养殖,因其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养殖虾,在暖冬气温的影响下,可能会更容易出现一些病害现象,而网箱养殖等规模化渔业生产活动中,一些病害也可能较往年更频繁。那么对于以上种种,我们应该怎样做好预防工作呢?建议在春季应进行“三查”,采取三种措施减少暖冬影响。比如冬小麦,首先查看冬小麦是否生长过旺,在拔节前,可以用碾子压麦,以减缓和抑制旺长。其次,查看墒情,如失墒严重,应提早浇水,一可保墒,二可使麦田减缓升温,抑制麦苗过旺生长。第三,及时查看病虫害,今年虫害发生时间可能会提前,正常年份4月发生的蚜虫病害等,今年应早加提防。至于蔬菜种植,从苗床移植入地时,要适时,不要过早,以防降温危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