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习性 >> 6月份就要收麦子了,现在小麦底部发展农现
5月中上旬各地的冬小麦普遍处于抽穗、扬花期,小麦的叶面光合作用与根部发育较为明显,并且这段时期内植株生长状况对于小麦千粒重有重要影响。
进入5月以后,各地的气温均有明显升高的变化,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以及灌溉措施都可能加剧小麦病虫害侵蚀。小麦底部有蚜虫,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可以这么说,5月份是小麦诱发蚜虫的高峰时期。通过前期防治和科学的肥水管理,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蚜虫侵蚀,但是并不足以彻底将其杀灭。小麦有蚜虫,相应的药物喷杀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蚜虫对于小麦抽穗扬花的影响。
蚜虫的虫卵隐蔽性和潜伏期都较为顽固,在翻地、拌种的时候就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蚜虫以吸食小麦的汁液为主,也会啃食植株的茎、叶和麦穗。蚜虫幼虫发育较快,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所以即便是小麦底部的蚜虫,它们的危害性也很大。起风、灌溉的时候,甚至蚜虫自己就能够爬上小麦的叶面和麦穗进行啃食。有的蚜虫在茎秆中间筑虫洞,造成植株枯死;大多数的蚜虫伤害叶子和麦穗,导致叶面枯黄和麦穗发育不良。
二、5月份还能不能给小麦喷杀农药。
越进入小麦生长后期,就越容易由于不合理喷施农药造成药害。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收割冬小麦了,很多农民朋友就有疑问,还能不能打除草剂或者其它药物?这是肯定可以的,也是必要的。5月期间的气候特点和小麦的物候规律来看,是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等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也只有药物喷杀才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蚜虫轻则扰乱植株生长规律,重则造成小麦整片枯苗,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品质。
三、5月份小麦的田间管理与蚜虫防治。
蚜虫的繁殖周期短,对小麦的破坏力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逐渐进入孕穗期,及时做好蚜虫消杀是提高整体产量和千粒重的重要保障。5月份之后,小麦根系发育也比较明显,对肥水的需求也在加大。可以结合土壤翻耕施入适量的磷钾肥和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浇水的频率不宜过高且忌大水灌田。针对蚜虫的防治,主要以适量浓度的吡虫啉、吡啶虫脒与氟氯氰菊酯等药物兑水喷施叶面和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