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抓住关键时期实施一喷三防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8 19:12:47   

本报讯(记者周林)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市植物保护检疫站专家建议,这一时期要大力开展综合防治,力争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据介绍,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蚜虫等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中后期病虫害。专家建议,密切监视小麦条锈病,严格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防治策略。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立即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有机结合。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已唑醇、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当白粉病病株率达15%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小麦蚜虫要采取指标化防治,当百株蚜量达到—头及时用药,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吡虫啉、抗蚜威、噻虫嗪等。

麦田中后期病虫害常混合发生,专家建议,要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混配模式为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要积极组织开展人工拔草,抓住禾本科杂草比小麦抽穗早、特征明显、容易辩别的时期,在种子没有成熟前进行拔除,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减轻来年的防治压力。专家特别提醒,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上,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来源:邢台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8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