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种类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新方法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自年被发现以来,曾先后在英国、德国、丹麦、荷兰、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这是一种危害葫芦科植物的重要植物检疫性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部分瓜农造成了损失。因此,做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发生症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主要通过带毒种子远距离传播或通过接触性传染,在田间主要通过病株汁液、嫁接、土壤中的病残体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种子或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植物产生的症状因寄主、环境条件及株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会使葫芦科作物的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结果延迟,严重的导致不育;叶片出现色斑、水疱及变形;果实外部通常没有症状或出现色斑,内部果肉往往出现变色、纤维化及腐烂;有的病株不出现症状而表现为无症侵染。
它与瓜类普通病毒病的症状是有区别的,瓜类普通病毒病症状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害症状十分相似,田间通过肉眼很难区分,但由于传播途径不同,通过发病时间即可加以区分。往往4月底以前至5月初发生花叶症状即可确定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5月以后随着蚜虫等传媒的增长,田间病毒病呈混合发生状态,据此发生规律,在4月底与5月初,可进行田间普查,及时铲除漏网的发病株,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传播方式
黄瓜绿斑花叶病毒寄主范围虽然狭窄,但是分布广泛,一旦传入,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很大,该病毒可由多种渠道传播,预防和治理非常困难。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可经多种方式传播,包括种子调运、植物间接触、农事操作、汁液、病株残体及含病株残体的土壤、啮齿动物(如兔子、小白鼠等)的粪便、栽培营养液、河水、灌溉水、被污染的包装容器、用作肥料的牛粪、菟丝子;黄瓜叶甲是可能的传播介体;黄瓜新鲜种子传毒率为8%,保存5个月后则下降至1%;西瓜为5%,瓠子高达84%,土壤带毒率为0~3.5%。
当春天种植瓜类的时候,田间及四周杂草没有集中烧毁或沤肥,病源和虫源都存在于田间,那么作为初侵染源的病株残体及含病株残体的土壤可将病毒传到种子的子叶上,20天左右致幼嫩叶片显症。该病毒在植物的生长后期,通过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块继续传毒,此外病毒汁液也借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毒,进行多次再侵染。瓜类收获后,病残体留在田间,作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如此完成该病害一年的侵染循环。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选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种后用药土(用溴甲烷40-80克/平方米熏蒸)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
(4)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不得混有植物病残体。
(5)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6)和非葫芦科植物3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7)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打杈、绑蔓、授粉、采收等农事操作注意减少植株碰撞,中耕时减少伤根,浇水要适时适量,防止土壤过干。
2.物理防治
在常发病地区或田块,种子经70℃处理72小时可杀死毒源。
3.生物防治
可以采用弱毒株系可以对甜瓜进行交互保护;也可利用黄瓜根部的提取物或分离出来的糖蛋白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对甜瓜的侵染,商陆丙酮、麦仙翁和某些厥类植物的提取液等对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都很有效果。
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病毒病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只能作为辅助的防治措施,目前尚无特效药剂。定植后或发病初期喷施抗病毒药剂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喷洒菌毒清可湿性粉剂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倍液、3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植物病毒钝化剂,每亩75g加1千克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加清水15千克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