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种类 >> 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进行害虫管理,要做到科学、有效,掌握害虫形势及其近期动态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依据当前调查结果,推算未来一段时期发生趋势,为害虫管理的行动提供可靠依据和正确的管理方法。
一、害虫调查的一般原理
(一)、调查方法
(1)普查:
选有代表性的路线用目测法边走边看。
记录:害虫发生的生境、生态因子、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2)详细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地段,设调查点,详细调查。
(二)、取样方法
取样:
从调查对象的全群中,抽取一定大小、形状和数量的单位(样本),以最大程度地代表全群。
1、分级取样
一级一级重复多次的随机取样方法。适用于从数量较大的集团中抽取样本。
2、间接取样
对于较难调查的性状(如:钻蛀性害虫的虫口密度),用另一有密切相关性的简单性状(如:蛀孔数量)来代表。如:1个蛀孔代表1头害虫。
3、典型取样
在全群中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表全群的作为样本。此方法带有主观性,要求熟悉全群的分布规律
4、分段取样
对整体的不同部分取样如:对一株植物,可以分为:根、茎、叶、花和果实
5、随机取样
根据全群的大小,严格按一定间隔选取一个样本。
最常用的随机取样方法有:
棋盘式、五点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式或“Z”字式。
具体用哪种要根据害虫或其为害植物的分布型!
(三)、随机分布
昆虫种群内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种群中的个体占据空间任何一点的概率相等,任何一个体的存在决不影响其它个体的分布,这种分布也叫波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
一般活动力强的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型往往呈随机分布。
如黄条跳甲在白菜地的分布宜采用五点式、对角线或棋盘式。
(四)、聚集分布
种群内个体间互不独立,可因环境的不均匀或生物本身的行为等原因,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宜采用平行线取样法。
(五)、取样单位
(1)长度:用于调查密集条播作物害虫的调查,如:1m内
(2)面积:用于调查统计地面害虫、密集作物的害虫。如:1m2
(3)体积:用于调查贮量害虫
(4)体重:用于调查粮食、种子中的害虫
(5)时间:用于调查活动性大的害虫。如记录单位时间内起飞、经过某一地点或捕获的虫数。
(6)植株或植株部分器官:如:叶片、花蕾、果实上的虫口数量
(7)器械:如:捕虫网扫捕一定网数,黑光灯以一定光度在一定时间内诱集得到的虫口数量。
二、害虫的预测预报
害虫预测预报(forecastandprognosisofinsectpests)
以已经掌握的害虫发生规律为基础,根据当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发育状态为依据,结合气候条件和植物发育等环境因素为参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害虫未来的动态趋势,提供虫情信息,进行咨询服务,保证及时、经济、有效地科学管理害虫。
1、主要任务
①预报害虫发生为害的时期,以便确定管理的有利时机;
②预报害虫发生数量的多少和为害性的大小,以便确定防治的规模和力量部署;
③预报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轻重范围,以便安排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对策。
按时间长短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1)短期预测
期限在20d以内,一般只有几天至10d以上,其预测准确性高,使用范围广。通常是根据害虫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推测后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和数量,以确定未来的防治时期、次数和防治方法。
2)中期预测
期限在20d到1个季度,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视害虫种类不同,期限的长短可有很大的差别,如1年1代、1年数代、1年10多代的害虫,采用同一方法预测的期限就不同。
3)长期预测
期限常在1个季度以上。
通常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以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的,在年初展望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预测时期的长短仍视害虫种类和生育周期长短而定。生育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即长,甚至可以跨年。
例如,我国滨湖及河泛地区根据年初对涝、旱预测的资料及越冬卵的有效基数,来推断当年飞蝗的发生动态。
按预测内容可分为:
(一)发生期预测
(二)发生量预测
(三)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一)发生期预测(emergenceperiodforecast)
定义:
根据害虫现在发生情况,参考历史资料,估计害虫某一虫态或世代的发生时期。
害虫的发生时期可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预报时着重始盛(出现20%)、高峰(出现50%)和盛末(出现80%)三个时期。在生物防治中始见期也很重要。
预测方法:
发育进度、有效率积温、物候、温度指标、趋性诱集和数理统计等。
要求发育进度要查准确,调查虫量要多,多次调查!
发生期预测方法:
1、发育进度预测法
2、有效积温法
3、物候预测法
4、经验性温度指标法
5、回归统计法
1)发育进度预测方法:
a、期距法
根据当地多年研究资料,总结出某种害虫的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世代各虫态之间的历期经验值(即期距),作为发生期预测的依据。获得期距的方法有:诱集法、田园调查法、人工饲养。
(a)诱集法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集。在害虫发生期,用此方法估计出迁飞昆虫在本地区一年中各代出现的始期、盛期、末期的期距。
第一代出现的盛期+期距=第二代出现的盛期
(b)饲养法
通过人工饲养昆虫,求平均发育期,以平均“历期”作为期距,进行期距预测。
(C)田间调查法
在害虫发生阶段,定期、定田、定点(甚至定株)调查它们的发生数量,统计各虫态的百分比,将逐期统计的百分比顺序排列,便可看出害虫发育进度的变化规律,发生的始、盛、末期和各个期距。如:始期(20%)--盛期(50%)--末期(80%)。贯穿几个虫态(孵化、化蛹、羽化),以估计同一个世代中各个发育阶段的期距。
(2)有效积温法则
根据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当地常年同期的平均气温,结合近期气象预报,对该虫下一虫期(或龄期)的发生期做出预测(见有效积温法则)。
(3)物候预测法
物候是指各种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规律性,是季节气候(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的综合表现。各种物候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是通过气候条件起作用的。
河南地区对小地老虎的观察有“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榆钱落,幼虫多”,对粘虫有“柳絮纷飞蛾大增”等说法。
(二)、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预测指依照现时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环境条件,参考历史资料,估计未来发生数量。
从防治角度,对待害虫数量的多寡有四种不同的考虑:
①估计发生数量达不到防治标准,为害损失未超过经济阈限,就不必实施防治;
②估计发生数量明显上升,但天敌也大量繁殖,可足以抑制害虫数量的发展,害虫为害损失亦超不过经济阈限,可不必防治;
③估计在天敌、气候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害虫发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为害损失在经济阈限以内,也不必防治;
④害虫数量大量增加,超过防治标准,为害损失超过经济阈限,天敌数量远不能控制害虫数量的发展,就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防治。
在进行害虫数量预报时不能单存只看到害虫数量的多寡,还必须充分估计生物群落内自然平衡的作用,合理地治理害虫。
发生量预测方法:
1、有效基数预测法
2、经验指数预测法
3、生物气候图法
4、形态指标法
5、数理统计预测法
1、有效基数预测法
根据上1代的有效虫口基数、生殖力、存活量来预测下1代的发生量。
计算繁殖数量:
对一化性害虫和1年中发生2~4代的害虫预测效果比较好,特别在耕作制度、气候、天敌数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应用较好。
2、经验指数预测法
(1)温雨系数或温湿系数:
(2)气候积分指数
(3)综合猖獗指数
将气候因素和虫口密度等综合统计计算,分别求出大发生年、中发生年和轻发生年的综合指数,作为某种害虫未来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4)天敌指数
在分析当地多年害虫数量、天敌数量及其攻击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出该天敌攻击力,可求出害虫数量与天敌数量及其效应比值的天敌指数,根据田园调查的害虫与天敌数量,可以预测未来害虫数量趋势。
4、形态指标法:
利用昆虫形态的变化,有时可较准确地估计其发生量趋势,如因不同环境条件出现翅型变化、雌雄性比变化、脂肪含量、卵巢含卵量变化等,都对下1代种群数量有影响。
例如蚜虫虫体中当有翅成、若蚜占总蚜量的比例,在双目解剖镜下观察达40%左右,或肉眼观察达30%左右,该虫将在一周后大量迁飞扩散。
如飞虱科昆虫有长、短翅型之分。短翅型个体的增多,是飞虱将大发生的征兆。
5、数理统计预测法
包括了多种统计模型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判别分析预测法、回归预测法、逐步回归和马氏链转移矩阵预测法等等。
有如下三个方面:
1、世代离散的预测模型
2、世代重叠的预测模型
3、生命表的数量联合模型
(三)、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分布蔓延地区预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知道了一种害虫各虫期的生存条件后,就可以预测它可能分布到的地区。其二,对于有迁飞习性的害虫,在了解其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如迁飞前种群的食料状况、种群密度、虫体内部器官的发育状况、迁飞路线、成虫的活动能力、迁飞趋势向地形条件、影响迁飞的主要气象因子等),可以预测它所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蔓延到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