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海南周刊昆虫王国大师多

发布时间:2022/9/12 15:58:13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6409.html

叶。于伟慧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于伟慧

雨林中的动物极为繁多,但以小型、树栖动物为主。种类多而单种个体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虫,找到一百种昆虫比找到同种昆虫一百只容易得多。科学家们相信,如今有很多雨林昆虫未被人们认知。

形形色色的热带雨林昆虫,看似一个小小的个体,却都拥有不同的智慧,昆虫王国大师多,走进海南热带雨林,让你见识更多的大师。

黄狭扇蟌。周反美摄

伪装大师:

枯叶蝶兰花螳螂叶

◎枯叶蝶

瞧,一片毫不起眼的“枯叶”飘落在枝头上,但只消一眨眼的工夫,眼前的“枯叶”竟能蝶舞翩跹。昆虫界有很多伪装大师,枯叶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枯叶蝶。周反美摄

枯叶蝶,中文学名枯叶蛱蝶。枯叶蝶的翅膀反面色泽和形态均似一片枯叶,翅脉模拟叶脉,翅上的黑斑又好似枯叶的霉斑,后翅的末端,还拖有一条叶柄般的“小尾巴”,甚至是破损处也都惟妙惟肖。如此登峰造极的拟态,让它与身边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拟态,可以为它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中躲避天敌的侵扰,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有人要说,枯叶蝶伪装大师的名号确非浪得虚名,但它的外表是否过于朴实了?若是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翅背的伪装是它独步天下的绝招,但人家其实是真正的“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一旦伪装被揭露,拟态失效,它会立即以敏捷的动作张开双翅,突然出现的鲜艳颜色能够让敌人措手不及,它便抓住时机逃之夭夭。原来在枯叶蝶翅正面,整片天鹅绒质的翅膀以蓝黑色为底色,加上两条金黄色的斜带,还有几个白色斑点来作为点缀,堪称惊艳。

枯叶蝶飞行敏捷,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飞得又高又快,然后迅速飞到植物叶片之间进行瞬间伪装,翅膀合拢、一动不动,任凭它的天敌眼神再好,也一时难以分辨刚才还在乱飞的小蝴蝶去了哪里。就这样,本领高超的它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透顶单脉色蟌。陈春香摄

◎兰花螳螂

在热带雨林中,有着仙女一般外表的兰花螳螂是螳螂中妥妥的“颜值担当”,它们还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你以为这是一朵精致娇艳的兰花,它却是昆虫界最利落的“杀手”。随风摇曳的曼妙身姿之下,是冷峻的面孔,这就是被称为“雨林皇后”的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在低龄的时候是白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身会变成粉色的“花瓣”。螳螂以昆虫为食,而美丽的花朵对昆虫具有天然的诱惑力。兰花螳螂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自己的身体完美地伪装成一朵盛开的兰花,骄傲地“绽放”着。并凭借自己敏锐的视觉和闪电般的出击速度,成为雨林中优秀的伏击猎手。完美的掩饰也让它巧妙地躲过了天敌的袭击,因为鸟类也很难区分,这到底是一朵兰花,还是一只螳螂。

毛狭扇蟌。周反美摄

◎叶公式

叶公式,又名叶子虫,不仔细看,和绿油油的树叶没什么区别,你们说叶脩的伪装水平高不高?

叶子虫身体扁平,穿着绿色或者褐色的“外衣”,颜色和叶子很像。它们长着六条腿,在休息的时候,会把腿收拢在腹部下方,用又长又宽的前翅把后翅盖得严严实实的,前翅的脉络和纹理与叶脉几乎一模一样。

当风吹来的时候,叶子虫还会很配合地轻轻抖动身体,样子简直和风中摇曳的叶子一样,所以叶子虫不管是静还是动,伪装得都很好,雨林里的伪装大师就是它喽。

建筑大师:

苔蛾胡蜂黄猄蚁

◎苔蛾

在险象环生的雨林世界里,“发茧”中的苔蛾幼虫仿佛“睡美人”一般被时光凝滞,不受外界的惊扰。那些像头发一样的东西是幼虫的刚毛,谁也不知道它为何有如此巧夺天工的创造力,用这些刚毛编成了一个精美的笼状茧——堪称艺术品的存在。

在这个仅有4厘米的小笼内,这只幼虫将会化蛹,继续它的生命旅程。别看“发茧”看似弱不禁风,实则是能够庇护幼虫的一个安全“结界”。用刚毛织成的茧可以抵御一些天敌的攻击。一旦筑成这个小笼,幼虫就会继续吐出几乎肉眼不可见的细丝,使自己悬吊在中间,进一步羽化成虫。

◎胡蜂

胡蜂会将木材和植物纤维嚼碎并和唾液混合,形成一种黏性的糊状物。随后它们会选择一处筑巢地点,比如树枝或人类房屋的百叶窗后方,然后用这种糊状物开始构筑蜂巢。当胡蜂吐出的糊状物干燥之后就会变硬,最终构建起一个结构精巧、防水的巢穴。

整个蜂巢全部由精确的六边形小间构成,每一个小间都可以用于养育幼蜂,很多幼蜂的房间上还会被盖上一个盖子以防止寄生虫有机可乘。随着蜂巢的成员数量不断上涨,蜂巢也会相应扩张,因为有新一代的胡蜂成员参加劳动,劳动力大军源源不断地扩建着新的房间。一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胡蜂蜂巢可以拥有超过个房间。

◎黄猄蚁

黄猄蚁,是树栖蚁种,喜欢在阔叶乔木向阳枝干上筑巢。黄猄蚁在筑巢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将待利用的树叶拉近合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于小小的黄猄蚁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需要一起排着横队,爬到树叶边缘,然后后腿勾着树叶,身体悬空去咬住另一片树叶,但往往间距很大,需要很多蚂蚁一起连接成蚂蚁链才能完成,此时一只蚂蚁咬住另一只的腰部,一节节相扣,在树叶边缘各自上下连接,形成“蚁桥”,将相邻的枝叶拉近。

准备建造材料的过程很精妙,连接的过程更精彩,他们会将自己的幼虫叼在嘴里,在需要粘接的地方刺激幼虫吐丝,一丝一丝的连接,最后将树叶完全粘接,严丝合缝。

蚁巢因依附的树上枝条而成不规则状,一般为圆球形,较大的蚁巢纵径可达68厘米。在织巢过程中,蚁群虽然出动千军万马,声势浩大,但工作起来却井然有序,丝毫不乱。这种把幼虫当作梭子来织巢的方法,是节肢动物中社会合作最明显的例子,所以黄猄蚁又称织巢蚁。

天相大师:

屎壳郎

头朝地、腚朝天,不需要脚踏实地,仅靠仰望天空,屎壳郎便能顺利完成滚大屎球的导航。研究发现,屎壳郎体内拥有超级先进的“GPS导航系统”,是雨林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天相大师”。

屎壳郎,学名蜣螂,属鞘翅目蜣螂科的大中型昆虫,体色为黑色或黑褐色。虽然长得黑,但蜣螂却是有一定趋光性的。它们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来自太阳的月光和太阳光一样,会因大气层中飘浮的微粒的作用而散射,并形成有一定角度的偏振光。但月光的强度仅有太阳光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大多数动物无法通过月光的偏振感知事物,但蜣螂却能借此进行“定位”,并且可以在有月光的夜里沿着直线直接到达目的地。而在无月光的夜晚,蜣螂就找不到北了。除此之外,屎壳郎也的的确确是昆虫界的大力士,它们能够凭借不起眼的身躯,拉动相当于自身体重倍的重物。

养殖大师:

蚂蚁牧人

在广阔的雨林之中,有着一群群的“放牧人”,也许,你从来都想象不到是小小的蚁族。

雨林之中,蚂蚁和其他昆虫之间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共生关系。比如蚜虫为蚂蚁提供食物,蚂蚁保护蚜虫,给蚜虫创造良好的取食环境。除了蚜虫,蚂蚁还放牧其他“牲畜”,如介壳虫、木虱、蝉和一些鳞翅目的幼虫。

蚜虫是靠植物的汁液生活的。它们的粪便亮晶晶,含有丰富的糖,我们称之为“蜜露”。蚂蚁非常爱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人们把蚂蚁的这一动作叫作“挤奶”,而把蚜虫比喻为蚂蚁的“奶牛”。

生活在菩提树上的蚜虫,一天可以生产25毫克“牛奶”,是自己体重的好几倍。生活在老树墩中的2万只黑蚂蚁,一个夏季可挤“牛奶”5.1升,大约6.5千克。

有趣的是,蚂蚁不仅会“挤奶”,尽情享用这美味食品,还会饲养和放牧蚜虫,它们成了昆虫王国的放牧人。

原标题:昆虫王国大师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