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天敌 >> 蚜虫白粉虱这样治,比喷药高几十倍,持效
每年进入春季,都是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开始危害的盛期,由于温湿度适宜,繁殖十分迅速,发生严重时,已经成为秋季发生面积最广,危害作物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害虫。见虫治虫,见病防病的传统思维模式是造成现在白粉虱无法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省工省时,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好。
生活习性
蚜虫、白粉虱是蔬菜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繁殖快、抗药性强,可使作物减产使其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到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蚜虫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年可繁殖20~30多代,尤其在高温干旱季节,繁殖速度更快,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蚜虫世代重叠严重,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孤雌繁殖。
冬季以成虫和受精卵在杂草、树缝处、幼苗茎基部土壤中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
初夏在果树上发生有翅蚜迁移转移到草本的农作物、蔬菜、杂草等第二寄主上危害,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产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再飞到寄主上越冬。
白粉虱对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取食,通过刺吸作物汁液吸取养分,破坏植物组织结构;
二是间接为害,在活动时会分泌蜜露,滋生其它真菌,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煤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三是传播病毒。
蚜虫、白粉虱难治的原因(1)分布范围广: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可危害棉花、辣椒、番茄、黄瓜、西瓜、南瓜、西葫芦、冬瓜、大豆、豆角等36个科多种作物,分布范围很广。
(2)迁飞能力强:白粉虱、烟粉虱为同翅目害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可以长距离的迁飞。
(3)繁殖速度快:在夏秋季,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5~7天就能防治一代,繁殖速度惊人,叠代严重。一只蚜虫一周能繁殖50-60只小蚜虫,若蚜4-5天就成熟又生小蚜虫,一个月可繁殖几百万、几千万,喷药后虫口量碱少,但是漏网的蚜虫因食料丰富很快又形成庞大的群体。
(4)抗药性增强: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害虫抗药能力很强,一般常用药剂在使用3遍以上,就能很快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治效果很差。
(5)防治方法不科学:传统的防治方法是见虫治虫,见病治病。由于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繁殖速度太快,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等到这些害虫严重发生时进行防治,很难彻底控制。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那么该如何防治蚜虫、白粉虱呢?在实际田间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用药量大、用水量小”的用药误区,往往造成蚜虫防治不,为虫害的“卷土重来”留下极大的隐患。
经试验,用3%噻虫嗪土壤处理是防治这些刺吸式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可撒施、穴施、沟施等。噻虫嗪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内吸性极好,施入到土壤中后,能在土壤中长时间的存在,被根部或刚萌芽的种苗吸收,通过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向上输送到植株体各部,在植株体内滞留时间长,降解缓慢,同时其降解产物噻虫胺杀虫活性更高,达到持续杀虫的目的。适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黄瓜、西瓜、南瓜、冬瓜、番茄、茄子、辣椒、芹菜、白菜等多种作物。使用技术
(1)撒施:在小麦播种前,每亩用3%噻虫嗪缓释粒2~3公斤,拌有机肥15~20公斤,均匀撒施后播种,或与种子一起播种,药剂缓慢释放,可长时间防治,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持效期可达天以上。(2)穴施:在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等需要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播种时,用3%噻虫嗪缓释粒1~2公斤,拌有机肥15公斤,在移栽时进行穴施,也可长时间控制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持效期也可达天以上。(3)防治稻飞虱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有效成分0.4~0.8克),在若虫发生初盛期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30~40升,直接喷在叶面上,可迅速传导到水稻全株。(4)防治苹果蚜虫
用25%噻虫嗪~00倍液或每升水加25%噻虫嗪10~20毫升(有效浓度25~50毫克/升),或每亩用5~10克(有效成分1.25~2.5克)进行叶面喷雾。
(5)防治瓜类白粉虱使用浓度为~倍,或每亩用10~20克(有效成分2.5~5克)进行喷雾。
(6)防治棉花蓟马每亩用25%噻虫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进行喷雾。(7)防治梨木虱用25%噻虫嗪00倍液或每升水加10毫升(有效浓度25毫克/升),或每亩果园用6克(有效成分1.5克)进行喷雾。(8)防治柑橘潜叶蛾用25%噻虫嗪~倍液或每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浓度62.5~83.3毫克/升),或每亩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进行喷雾。二月你好春天来了草长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