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璐据分析,今年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山东将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加密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深入推进统防统治,严密组织应急防治,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 虫口夺粮” 保丰收。《行动方案》明确,要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万亩次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巩固在上年高水平基础上力争再有提高,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万亩次以上,全省绿色防控覆盖率较上年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达到54%。今年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行动方案》指出,根据全国和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年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预测发生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加大了粮食产量损失风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对稳粮增油构成威胁。小麦条锈病、玉米南方锈病等外源性病虫害大范围流行风险仍然偏高;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持续上升,危害重于常年;小麦赤霉病、东亚飞蝗等突发性病虫害在局部重发几率增加。其中,小麦病虫方面,预计年全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总面积1.6亿亩次以上。其中,麦蚜大发生,发生面积约万亩;小麦条锈病,发生范围将覆盖全省,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鲁西南、半岛局部有偏重流行风险;小麦赤霉病田间病原量大,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适宜,鲁西南、鲁南、半岛局部将出现中等以上流行趋势;小麦茎基腐病重于常年,发生范围继续扩展,地力差、管理粗放及盐碱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万亩;麦蜘蛛、纹枯病、白粉病发生重于上年,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万亩、万亩、万亩。玉米病虫方面,预计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发生总面积1.5亿亩次以上。其中,玉米螟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万亩次以上;粘虫在半岛、鲁北中东部沿渤海、鲁南等局部地块有集中暴发危害风险;草地贪夜蛾在晚播玉米田有点片聚集危害风险;玉米穗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以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粘虫和高粱条螟等为主,发生面积约万亩;玉米南方锈病,若气候条件适宜,在鲁西南、鲁南和半岛局部中等至偏重流行风险较高;叶斑类病害普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约万亩次。大豆病虫方面,预计大豆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其中大豆棉铃虫局部地区中等以上发生,面积约万亩;大豆根腐病、甜菜夜蛾有加重发生趋势。花生病虫方面,预计花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其中花生叶斑病中等发生,鲁西南、半岛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万亩;花生棉铃虫、地下害虫偏轻发生,鲁西南、鲁中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约万亩、万亩;花生根部病害偏轻发生,半岛东部偏重发生,面积约万亩。东亚飞蝗方面,预计夏蝗在主要蝗区中等发生,黄河滩区、滨海蝗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预计全省夏蝗发生面积约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按照《行动方案》,今年山东要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万亩次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巩固在上年高水平基础上力争再有提高,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万亩次以上,全省绿色防控覆盖率较上年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达到54%。防控技术策略上,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抓早治小、分类指导、协同治理。结合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措施,合理增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实现防病治虫与单产提升有机统一。其中,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五病两虫”防控。小麦条锈病要突出区域联防,鲁西南、鲁南、半岛东部等菌源入口区,要及早行动,加密监测调查,强化早春“带药侦察、打点保面”措施,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全力压低菌源基数,减轻二次扩散流行风险。鲁中、鲁北地区,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全力控制流行速度和扩散范围。小麦赤霉病要突出预防,严密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连续大雾等利于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喷施对路药剂进行预防。小麦茎基腐病重发区要抓好返青期药剂防治,提倡地面大型施药机械作业,加大药液用量。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点发生区突出抓好关键时期达标防治。麦蚜发生前期注意保护利用天敌,穗期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抓住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发动统防统治。麦蜘蛛在重点发生区突出抓好返青后达标防治,结合其他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科学组配对路杀虫、杀菌、生长调节剂等,实施一次性混合施药达到防病、治虫、促壮的效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粗缩病、南方锈病、叶斑病“四虫三病”防控。草地贪夜蛾要持续加密监测调查,充分发挥黄淮阻截带作用,强化阻截诱控措施,大力诱杀迁入成虫,压低繁衍扩散基数,零星发生要点杀点治,成片发生要快速统防统治,严防大规模成灾。玉米螟防治要综合运用农业农艺、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心叶期科学施用农药压低虫口基数,在一代成虫盛期和二代成虫盛期,释放赤眼蜂或喷施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药剂控制种群,中后期大力推广“一防双减”技术。粘虫要早查早治,严密监测成虫数量消长动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关键期,局部集中点片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严防大面积成灾。棉铃虫要抓住二代成虫向玉米田迁移关键期(7月中下旬),利用灯诱、性诱、食诱等诱杀技术压低虫源基数,低龄幼虫期优选微生物和生物源药剂防治;预防粗缩病重点是在玉米苗期防治媒介昆虫灰飞虱,减少传毒几率;玉米南方锈病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