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3/5/26 9:28:56   
北京看湿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706/9150598.html

紫花苜蓿为豆科草本植物,有着“牧草之王”美称,一般种植在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是养殖业最好的草料。所以紫花苜蓿的种植栽培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种植前的整地

紫花苜蓿的种子细小,种植前要进行翻地,而且要把较大土块碾碎,翻地的过程中还要施肥,最好在秋天进行,以便接收较多的秋水和冬天的雪水。这是提高出苗率、促进生长的关键性措施。翻地深度最好为25厘米以上,但土层较薄的白浆土和盐碱土地不宜太深,以防进一步白浆化和盐渍化。

种植紫花苜蓿应选择平坦地和缓坡地。以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质肥沃的沙土或土层深厚的黑土最为适宜。干旱地、贫瘠的土地都不适合种植。

夏天播种紫花苜蓿要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地。若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翻地前最好灌一次透水,地表风干时抓紧翻地,趁湿播种,以保证出苗率。紫花苜蓿以施基肥为主,适当搭配化肥。各种农家有机肥,如猪粪、牛羊粪等是最好的有机肥。

紫花苜蓿的品种选择

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在华南、华中、中南和西南各地区要选择耐热、耐湿品种,而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要选择耐寒、耐旱的品种。

紫花苜蓿的播种技术

紫花苜蓿不但可以春播,还可以夏播。但在淮河以南地区以秋播为宜,播种量为每公顷19—20千克。北方春旱地区,草荒严重的地块,可增加到每公顷30千克。苜蓿单种和混种都可以,小面积种植大多数为单重,大面积种植则提倡混种,因为混种不仅生长良好,还可以提高产量,又能增进饲料品质。不论是单重还是混种,均以条播为好,一般行距为15厘米,肥沃土地行距为20—30厘米。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力可保持很久,一般为2—3年,种子硬实率达40%左右。新种子的硬实率较高,播种前要进行碾磨处理,或播种前进行晾晒2—3天,都可以提高发芽率。

紫花苜蓿根瘤菌寄生性很强,结瘤多少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种植紫花苜蓿的新土地,常因根瘤不发达,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降低,风沙干旱区尤为明显。接种根瘤菌可增产15%—20%,新种植的可增产20—40%,可以用特制的根瘤制剂拌种,也可以从老苜蓿地取带有苜蓿根瘤菌的菌土拌种,拌种后要避免日晒,尽快播种。

在杂草比较严重的苜蓿地里,播种前要用除草剂处理。常用的除草剂有48%氟乐灵乳剂,每公顷用量为4—12千克,加水稀释后,在播种前5天,在土壤充分潮湿或喷水后喷洒,喷后随即开始耙地,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可杀死狗尾草、灰菜、苋菜等多种杂草。

紫花苜蓿的田间管理

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使苜蓿地变成荒草地。从出苗到分枝期应除草1—2次。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后,要对苜蓿地进行松土,清除各种杂草,促进再生。

紫花苜蓿生育后期,是越冬积累养分的时期。高大杂草不仅降低苜蓿产量,还影响其越冬,因此,在秋后要及时清除杂草。

紫花苜蓿容易遭受一些害虫的危害,要早期发现,及时用速灭沙丁、敌杀死等防治。紫花苜蓿又易感染菌核病、黑茎病等。乘早要拔出病株、刈割或喷洒多菌灵可以防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最大的是菌核病,早春雨后,土壤潮湿时最易发生。主要症状表现在根及茎变褐色,水渍状腐烂,使地上部的茎、叶萎缩以致死亡。地面使用石灰或喷施多菌灵可以防治。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常爆发蚜虫,危害苜蓿幼嫩部分。种子田可用乐果防治,采草田刈割利用,则可减少其危害。

紫花苜蓿的种子采集

种子田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施足基肥。行距60厘米条播,播种量为每公顷7.5—11.25千克,一般不刈割直接留种。最多雨年份,也可以刈割一次后留种。紫花苜蓿开花成熟不整齐,要适时采种。当植株下部的荚果变黑色、中部变褐色、上部变黄时采收为宜,每公顷可收种子—千克。

农民小席给大家介绍养牛技术,并不断更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若喜欢我的文章,请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