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生活环境 >> 小麦一喷三防好处多,重点防治哪些病虫害如
进入4月份,冬小麦生长较快,田间病虫害发生逐渐增多,不少种植户因小麦生产异常咨询发生什么病虫害及如何防治。西南、长江流域小麦生育进程早,陆续开始抽穗扬花了,北方小麦正陆续进入拔节期。在小麦穗期提倡“一喷三防”,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控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干热风和抗倒伏,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好处多多。那么,重点防治哪些病虫害?如何配药能省钱增产?
1、重点防治哪些病虫害?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主要有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在局部地区发生面积上升快。
地下害虫发生在根部,纹枯病、茎基腐病发生在茎基部,及蚜虫、麦蜘蛛、吸浆虫这些小虫,发生较为隐蔽,不容易发现,等症状显现后造成的危害较大,应多观察,早发现早防治。赤霉病为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抽穗期遇阴雨天气容易发生,可防不可治的病害。锈病是典型的气传病害,晴雨相间天气容易流行发生。白粉病适宜在湿润多雨天气发生。
一般拔节期以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进入抽穗扬花期,预防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灌浆期重点防控蚜虫及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保护籽粒正常灌浆,加入叶面肥放干热风、防早衰。
特别提醒,小麦赤霉病预防要抓准关键时期,一般在小麦始花期第一次施药,务必“见花打药”,早开花早打药;适逢多雨季节需间隔7天左右第二次施药,连续防治2次。
2、如何配药能省钱增产?小麦一喷三防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一次喷施,达到将小麦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叶面肥一般用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等,主要差异在于杀虫剂、杀菌剂的选择。如预防赤霉病,单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兼顾白粉病、锈病就需添加对口药剂,如戊唑醇。前几天有种植户问一喷三防套餐,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了以下2个配方:
配方一:鼎穗(30%肟菌酯·戊唑醇)克+垄堡(15%联苯·呋虫胺20毫升+15%哒螨灵20毫升)10套+芸苔素内酯毫升+磷酸二氢钾0克。
配方二:思保利(15%井冈·戊唑醇)克+43%戊唑醇毫升+25%吡唑醚菌酯毫升+蚜必斯(15%联苯·呋虫胺)毫升+芸苔素内酯毫升+含氨基酸水溶肥克。
两个配方均是一组10亩,成本不高,均兼顾小麦主要病虫害,肟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具有保叶增产作用,搭配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其保叶增产效果更佳,增强植株抗逆性。
注意事项: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总次数不宜超过2次,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药害。注意不要在小麦扬花盛期用药。混配药剂时要进行二次稀释,搅拌均匀。采用无人机飞防时,可以选择加入双俭飞防专用助剂,提高防控效果。由于每个地区的病虫害发生有差异,如北方小麦赤霉病发生轻,在进行一喷三防时,应适当调整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混配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