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棉蚜的危害与其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5/3/4 12:48:03   
一、蚜虫危害形成的原因近半月以来,棉蚜的危害与发生在我区呈上升趋势。形成原因:(一)我区近期多间歇性阵雨和多风天气,便于有翅蚜的迁飞、为害。(二)棉花的种植%的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为棉田蚜虫的发生、繁殖提供了广泛的食源条件。(三)目前是花铃期水肥一体化运行的关键时期,棉花的快速生长及田管失误导致的枝叶生长繁茂且田间荫蔽。(四)湿度适中、气温温和(日平均气温30度左右),导致棉株生长显趋嫩优势,为棉田蚜虫虫口数量的剧增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二、棉蚜的危害和防治技术(一)棉田的调查情况蚜虫的危害引起的叶片流油情况、卷叶率均大于10%的棉田占比达35%,天敌的百株虫口为7.54%,但益害比小于1:。(二)为害状1、刺吸叶片,造成叶片向下翻卷,引起落蕾、落铃,造成棉花减产。2、破坏叶绿体结构及分泌蜜露于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合成。3、由于刺吸形成的伤口,加强了植株的蒸腾作用,易引起田间旱情。4、影响棉花正常吐絮、降低棉花品级。三、防治技术探讨(一)水肥运筹由于棉蚜有趋嫩性的为害特点,旺长棉田适当延长滴水周期且减少亩灌量,合理水肥运筹,尤其是氮肥的使用,提倡使用复合肥尤其是磷、钾含量略高的水溶肥,促棉株转型生长。(二)科学化调适当加大缩节胺的叶面喷施亩用量,合理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三)加强田间棉蚜的定点定株调查,实时掌握棉蚜的发生动态。对卷叶株做好点片防治工作,一是减低棉蚜虫口数量,二是培养控制棉蚜天敌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对已经产生流油状态或有翅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做好职工群众统防统治的宣传动员、防治工作。(四)化防药剂选择为保护天敌、避免棉蚜产生抗性、提高防治药效,提倡交替使用低毒的、专用杀蚜虫的农药,如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苦参碱、特福力以及洗尿合剂等。建议:在允许的标准使用剂量或浓度范围内,坚持二次稀释用药原则,严禁超剂量用药。(五)喷药机型的选择建议使用顶喷加吊杆喷的扇形喷头机型,力求机车雾化程度高、亩用水量50-60公斤,确保药剂喷洒株株到位,提高杀蚜效果。(六)用药时间避开早晚有露水和开花时间段施药,确保药效和棉花授粉良好。(七)针对职工、群众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增强职工群众的植保综合防治理念。作者:王琴(第六师驻50团农业提质增效工作队),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7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