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蚜虫又名橘蚜、蜜虫,属于半翅目蚜总科。以前少见在荔枝上为害,近年来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常造成各梢的嫩叶卷曲,其分泌物污染叶片,导致煤烟病的大量发生。该虫一年发生10~20代,以春梢受害最重。在4—6月和9—10月是为害高峰期。
广西一年可发生20代左右,终年可进行孤雌繁殖,没有休眠现象。由于只为害幼嫩组织的新梢嫩叶、花蕾、幼果等,因此,当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春梢抽发、花蕾抽生时就开始为害。其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24~27℃,温暖干旱,有利生长,以晚春和早秋繁殖最盛。夏季高温多雨均对其不利,死亡率高,生殖力低,故夏季发生较少。当气候不适,食料缺乏或虫口密度过大时,有翅蚜会迁飞他处取食,秋末冬初便出现有性蚜,交配后即产卵,无翅蚜的繁殖力强于有翅蚜。
(1)农业防治:因蚜虫大多在幼嫩部分为害,故可通过及时抹梢,达到阻断成虫食物链,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
(2)物理防治:果园中挂黄板可粘捕大量的有翅蚜,及时剪除被害枝及有虫枝。
(3)化学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5%啶虫脒乳油~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克/升联苯菊酯乳油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倍液、克/升毒死蜱乳油~倍液喷雾。
(作者:廖世纯,广西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员,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治岗位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