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生活环境 >> 示范基地发布基于种子处理的小麦主要病
江苏镇江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江苏地区小麦病虫发生种类特点
主要病害包括: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等。赤霉病一直是影响江苏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最大病害,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目前仍以预防为主,主动防御。纹枯病与小麦种植制度有密切关系,播种早、用种量大有利于纹枯病的流行。白粉病在江苏丘陵地区偏重发生,冬前较少见病,齐穗后病情上升快,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除上述病害外麦锈病、黑穗病、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发生。
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虫害包括:小麦蚜虫和地下害虫等。小麦蚜虫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主,小麦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尤以小麦拔节气温回升时,麦蚜繁殖加快,为害加重。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针虫等,特别是旱茬麦田虫口密度较高。
小麦蚜虫根据小麦种植时间和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基于种子处理的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该防控方案主要通过种子处理控制小麦纹枯病、麦蚜和地下害虫,扬花初期化学药剂茎叶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该方案的应用在疫情期间,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减少田间作业2-3次,农药使用量减少46.50%,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91.36%,对赤霉病防效达96.19%以上,对穗期蚜虫的防效达97.27%以上,对小麦纹枯病穗期防效达%。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种子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害虫
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拌种对小麦害虫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每公斤小麦种子采用上述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g拌种,先将药剂溶解在水中,利用拌种设备或人工搅拌均匀,晾干即可播种。该方法可减轻小麦整个生育期害虫为害,持效期长达7个月,防治效果达90%以上,而且可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对照2、种子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
种子处理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有效措施。处理麦种时,先将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5mL加水30ml稀释,然后将1kg种子倒入充分混拌均匀后播种,可与防治小麦害虫药剂同时混合拌种。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5mL拌麦种1kg对小麦出苗无影响,对纹枯病控制效果好,持效期长,抽穗期防效可达%。
3、小麦赤霉病等防治技术
淮河以南地区由于小麦扬花期雨水较多,小麦赤霉病极易在地处淮南的苏中和苏南地区发生危害。必须在小麦扬花期施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如果扬花期雨水多,则需施药2次。两次施药间隔5~7天。由于江苏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形成,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量持续增加,而且防效达不到预期效果。药剂选择宜采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单剂或复配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如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则可选用既可防治赤霉病、同时对白粉病具兼治作用的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戊唑醇SC等进行防治。
二、配套技术:
1.选用抗性品种。选择赤霉病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度。不同小麦种植区域小麦品种审定标准不同。我省淮南麦区小麦品系审定时对赤霉病抗性达到感以上才能通过审定,该审定标准有效提高了苏中、苏南等地区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在淮南麦区的危害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苏中地区应避免盲目引种淮北地区感病白皮小麦品种。
2.健康栽培。根据当地适宜播期,精量、半精量机条播,保证苗齐、匀、壮,科学水肥管理,控施氮肥,控制无效分蘖,保障适宜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