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小麦种植,曾被信任的农业专家却跌落神坛

发布时间:2023/1/28 21:04:28   
北京荨麻疹中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29/9506127.html

农巴士

多年专注于作物栽培和植保技术研究。本文原创,剽窃必究!

咱是和土地打交道的,就只说农业种植这个领域的事情。

这年头,天上掉下来一块大石头,砸中10个人的话,肯定有一个就是农业专家。

10月份,是冬小麦区集中播种的季节,很多农业老师和专家也都摩拳擦掌,推送了相关专业性的播种方面建议文章,技术含量非常高。各级部门也召开了推动秋播的会议,各路农业专家纷纷发言。

如果按照科学的要求去种地,亩产量肯定不会低,达到适当的增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每一年的小麦病虫害预测,专家都在发表同样的理论: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黄河流域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将会偏重发生,小麦蚜虫、吸浆虫均会中度。

年年复年年,年年如此。

我的理解是,专家们根本无法预测未来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干脆把所有的都说得严重。如果到时候真的偏重发生了,则说明预测的准确,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没有发生,那老百姓打几次农药,也没有什么坏处。

这样子的结果是,专家头衔保住了,头顶的光环依旧熠熠生辉。来年继续这一番高谈阔论,毕竟,铁饭碗的工作,混日子就行了。

但是,老百姓不是傻子,早也就拿专家的这一套做法当饭后的笑话来谈论了。

但是很多农民朋友只是口头上认同,纷纷表示现实中很难做到这么细致化的准备工作,产量差不多就可以。

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进化了几十万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长和生育体系。在不同的物候期对营养需求都是不同的,不遵循科学规律,不按照科学的方法种地,给作物提供的营养少会减产,多了则会造成浪费,小麦亦是如此。

很多农民朋友在看了专业的技术文章或者听了相关讲座后,摆摆手表示:俺们农民,哪有精力和时间去做这些细致活?专家老师们都是从理论出发,不了解俺们的实际情况。

农民朋友何出此言?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呢?:

增产幅度极其有限,对小麦没法高度重视

小麦的亩产量,分水岭就是在是否使用化肥后。使用前,亩产量非常低,一二百斤是正常产量,四五百斤绝对是高产;使用后,每年的产量就那样,在一个基础数据上下浮动。

所以说小麦亩产量一直没有质的突破,在冬小麦主产区亩产量斤—斤/亩是平均产量,即使麦种选的再好、地整得很漂亮、化肥撒的够充足,产量也不会高太多。

即使增产了50—斤,对农民朋友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卖的一点点钱还不够给小孩子买一次零食。所以,增产幅度过低,是首要的问题。

小麦收购价平稳,没有种植动力

连续几年,小麦的收购价都是每斤一块多一点,对于农民朋友来讲,给种植大户打工,平均80元/天,给建筑队打工,平均元—元/天,按照这种收入计算,辛辛苦苦忙了一季,一天的收入顶得上一亩小麦的增产,种植动力受到影响。

农民朋友会去换算这么一笔账,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打理土地,把土地基本会交给零售店打理或者跟耙地、施肥的人交代好,自己可能不会去地里看一眼。所以,没有足够的种植动力,农民朋友不会在小麦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说到这里,估计得有人站出来讲话了:年小麦收购价1.02元,年1.2元,长了快2毛钱,农民肯定致富了呀?

这咱们得好好捋一捋了,一家假如有3亩地,每亩地增产斤(往多的说),也就是增收了元。今天的消费情况,元能干什么?随2次份子钱就都不够。

投入产出比太低,投资成本逐年加大

随着国家对环保力度的加大,生产农药和化肥的化工企业运营成本在成倍地增加,生产出的农药、种子、化肥到农民手里后,价钱相比以前增长10%左右,加上整地和播种的费用,同期成本增长已经超出了农民朋友的承受能力。

种地成本在增加,产出的小麦产量和价格没有变化(某些年份还有所下降),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怎么可能会继续加大小麦种植的投资成本呢?

病虫害等植保问题逐年加重,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逐年增加

土地连年种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秸秆还田造成的病虫害增加,化肥过量使用造成土地板结酸化严重,这两个方面都严重抑制了小麦的亩产量,如果需要改善的话,措施可能是施肥加入有机肥、使用高品质农药防治,成本会再增加10%左右,这明显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和去做的事情。

可是,如果不去做这些改善的事情,土地质量会更差,小麦产量和品质只会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的闭环。

土地种植者老龄化

现在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占比高,留守种植者多为60后,平均年龄50岁以上,在家帮忙照顾孙子,同样对于投入产出比更加看重,不会投入更多的财力去做更细的种植工作。

另外,由于年龄的限制,劳动能力有所下降,无法承担这么多的农事操作。所以,当劳动主体无法去做这些事情时候,也就意味着只能放任自流。

所以说,专家的增产理论,如果还是在办公室里用脑子空想出来的一大堆数据来指指点点,只会在农民的心中价格感越来越低。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要老是把增产的口号挂在嘴边,有空了多下地,去和农民聊聊天,把真实情况反映上去,这才是专家该做的事情!

何况,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