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生活环境 >> 令人苦恼的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辣椒作为常见蔬菜之一,品种繁多、消费量大,在我们南北地区广泛种植。但夏季种植辣椒特别容易发生病毒病,防治十分困难,极易造成大幅减产,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
病毒病是辣椒栽培种植过程中为害比较严重的病害。辣椒感病后,造成落花、落果、落叶。一般情况下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区减产60%~70%,在生育早期发病的植株,甚至可以造成绝收。辣椒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很多,多年连作重茬、蚜虫大肆发生等都会使植株抗病能力的下降,对辣椒的商品价值威胁较大,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朋友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全面系统的讲述一下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主要从辣椒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时间、防治措施四个方面来讲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辣椒病毒病的危害症状
常见的发病症状有4种类型:
1.花叶型:叶片出现不规则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田间发现心叶出现花叶,则表明此植株已经被病毒病侵染。花叶分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在发病初期表现为明脉轻微褪绿,或出现深浅相间的斑点,花叶平整,不皱缩。重型花叶叶片褪绿斑驳、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生长速度减慢,果实缩小,严重矮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发病严重时,植株上部的叶片全部变为黄色,整体表现为上黄下绿,植株矮小,落叶严重。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三种症状。顶枯指病症主要发生在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使其变褐坏死,而其他部分发病较轻;斑驳坏死主要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病斑呈红褐色或深褐色,形状各异,严重时会穿孔或逐渐蔓延连接,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个深绿色的晕圈,叶片迅速黄化并脱落;条纹状坏死可在枝条上发生,病斑呈红褐色,并沿着枝条上下蔓延,发病部位会导致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可致使整株枯干。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明显缩小变厚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距变小,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浅相间或黄绿相间的病斑,病果性状不规则,果面坑坑洼洼,极易脱落。
二、辣椒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一)病原
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种,其中,我国已经发现的有7种,最主要的毒源是黄瓜花叶病毒(CMV)、CaMV称辣椒斑驳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等。黄瓜花叶病毒呈球形颗粒状,直径大约为28~30毫微米,可导致植株出现系统花叶、畸形、蕨叶、矮化等症状,有时在叶片和茎部也可发现病斑。烟草花叶病毒颗粒杆状,常致使植株出现急性的坏死枯斑或落叶,后期可导致心叶出现系统花叶,或叶脉坏死,茎部病斑或顶梢坏死。马铃薯Y病毒病毒主要在青椒上危害,可引起系统性轻花叶和斑驳,也可引起花叶、植株矮小、果实明显减少等。
(二)发生原因
1.气候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高温、日照较多、干旱少雨的天气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阳光强烈时,病毒病发生加重。进入夏季温度上升至20℃以上开始发生辣椒病毒病,6~7月盛发,待进入伏天后,病情加重,果实不容易得到。
2.品种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不同辣椒品种抗性不同,一般有辣味的品种发病率低于无辣味的品种;早熟品种发病率低于晚熟品种;锥形椒发病率低于灯笼椒。杂交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3.蚜虫、白粉虱密度与发病的关系
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常群集为害辣椒嫩叶、嫩梢,是辣椒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它们的发生量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在温暖的条件下会大面积发生,当温度在18~25℃时,会大面积发生,繁殖、迁飞和病毒传播速度也会更快。一般在春末夏初和秋季,蚜虫和温室白粉虱发生量较大,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几率也很高。
4.栽培管理与发病的关系
辣椒病毒病病原寄主较多,如果种植辣椒的地块多年连作重茬,或与番茄等茄科植物轮作,或与黄瓜、烟草等邻作时,都是导致病毒病发生发生严重的因素之一。辣椒病毒的传播媒介不仅有蚜虫、温室白粉虱等昆虫,整枝、采摘、施肥等农事操作也可以传播病毒病。另外,种子没有进行处理、田间管理不精细、没有及时的将病残体带出田间,也会增加辣椒病毒病的发生率。
5.作物生育期与发病的关系
辣椒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但侵染率随生育期进程而呈降低趋势,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也逐渐变小,辣椒2~4片叶时侵染率最高,生产中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防治工作。
三、辣椒病毒病的发生时间
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很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蔬菜作物,土壤中的植物病残体、种子或杂草是烟草花叶病毒越冬场所,主要由蚜虫、蓟马、白粉虱等传播。农户在辣椒修枝、施肥、除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辣椒的轻微擦伤也会引起病毒病的传播,特别是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天进行的任何农事操作都会加重病毒病的传播。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小叶型病毒病,寄生范围也很广,主要在反季节蔬菜上越冬,翌年由蓟马、蚜虫、白粉虱等小型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传播为害。露地辣椒一般在6~7月份进入病毒病盛发期,高温干旱利于发病。
四、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措施,由于辣椒比甜椒抗病,因此,最好因地适宜的推广抗病毒能力较强的辣椒品种。
2.合理密植
采用高畦、双行密植法,覆盖地膜,以促进辣椒根系发育。未覆盖地膜者,生长前期要多中耕,少浇水,以提高地温,增强植株抗性。夏季高温干旱,傍晚浇冷水能够降低地温。做好田间排水措施,在浇水过多和下雨时,能够及时排水,从而保护根系。
3.苗床土消毒
取没有种过蔬菜的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匀,并按千克苗床土加入杀菌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20克和2.5%适乐时悬浮剂1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用这样的土壤育苗,能够避免辣椒在苗期发生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还可以用2.5%适乐时悬浮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配制好的~倍液在播种前喷洒苗床表面,然后把种子播在含药的土壤中,有较好的预防苗期病害的作用。
4.种子消毒
种子用清水浸泡3~4h,放入10%磷酸钠中浸20~30min,再用清水冲洗,也可以用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再用水将种子表面的液体冲洗干净,或干热处理,80℃处理24小时,70℃处理72小时。
5.加强栽培管理
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可适当的增施磷、钾肥,一定不能偏施氮肥,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加强肥水管理,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高温季节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清洁田园,在进行整枝、绑蔓、喷花等农事操作时,对病、健株分开操作,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将前茬作物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挖坑深埋,避免传毒。
6.物理防治
悬挂黄、蓝色诱虫板,捕杀蚜虫、蓟马等害虫效果显著,可减少喷施农药次数达5次,每亩节约农药成本元。具体做法:每亩悬挂黄、蓝色诱虫板25片,每7米悬挂1片,40天左右更换1次,特别是在高温少雨天气效果更佳。
7.化学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切断毒源。当田间发现有蚜虫迁飞时,立即进行防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若天气干旱,蚜量大时,要连续喷药防治。在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水剂每亩毫升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每亩70~克,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均可收到较好效果。如果发病严重,叶片皱缩,节间缩短,可在上述药剂中加1毫克/公斤细胞分裂素,亩用50克,促进细胞分裂加快,减轻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