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生活环境 >> 柑橘恶性叶甲,这个黄滑虫危害起来比蚜虫蓟
有些柑橘园重栽不重管理,病虫害防治手段比较单一,剪枝、除去枯枝落叶和中耕松土用工少,造成橘园一些次要害虫盛行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如柑橘恶性叶甲。
基本介绍
柑橘恶性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恶性叶虫、黑叶跳虫、黑蚤虫、黄滑牛、黄滑虫、黄花懒虫等。仅危害柑橘类,春梢受害最重。
成虫:体长椭圆形,长2.8~3.8毫米,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1~5节为黄褐色,其余6节略带黑色,触角基部至复眼后缘具1倒“八”字形沟纹,每鞘翅上有10行纵行刻点,后足腿节发达。
幼虫:长约6毫米,淡黄色,头黑色,前胸背板茶褐色,中后胸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黑色突起,胸足黑色。
卵:长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为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为深褐色,卵壳外被黄褐色网状黏膜。
蛹:长2.7毫米,椭圆形,由淡黄色渐变为橙黄色,头向腹部弯曲,体背有刚毛。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时期随各地气温不同而异,一年可发生3~7代,均以成虫在树皮缝、地衣、苔藓、霉桩、杂草、枯枝、卷叶、松土中越冬。春梢抽发期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通常山地或近山地较平坦的橘园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树干裂缝、孔洞或地衣苔藓多地均有利于害虫越冬和化蛹。
全年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春梢最重,后各代发生甚少,夏、秋梢受害不重。成虫能飞善跳,有假死性,卵产在叶上,以叶尖(正、背面)和背面叶缘较多,产卵前先咬破表皮成1小穴,产2粒卵并排穴中,分泌胶质涂布卵面,每雌成虫产卵百余粒,多者数百粒。
初孵幼虫取食嫩叶叶肉残留表皮,幼虫共3龄,老熟后爬到树皮缝中、苔藓下及土中化蛹。
危害状况
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新芽、嫩叶、花蕾。常常将叶片吃成缺刻和孔洞,或将叶背表皮和叶肉吃掉,仅留表面蜡质层。
幼虫孵化后喜爱以群集取食嫩叶,并分泌黏液和排泄虫粪于体背上,若幼虫背上的粪便和黏液污染嫩叶,经1天后叶片即焦黑,严重的经3~4天后萎缩脱落。
成虫还会将幼果咬成孔洞,从而变黑,严重时会造成落果。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剪除枯死枝干,清除霉桩、苔藓、地衣、老死翘皮、落叶、杂草,用石灰堵树洞,消除越冬和化蛹场所。②树干刷白,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用生石灰、水、食盐、石硫合剂或者石灰、硫酸铜配制的涂白液刷白树干,可以预防树体受冻和控制病虫害。③夏季中耕翻土,杀灭土中幼虫和蛹,冬季清除枯枝、枯叶和霉桩,翻土杀灭越冬成虫。
2、生物防治
已发现的恶性叶甲天敌有猎蝽、蠼螋、蚂蚁、瓢虫和白色霉菌等,其中以寄生于幼虫及蛹上的白色霉菌为优势种,在温度高的地区成为抑制该虫的重要因素。
3、物理防治
①在成虫盛发期于柑橘树下铺上塑料薄膜等,再猛摇树干使成虫假死掉在薄膜上收集烧毁。②利用老熟幼虫沿树干下爬入土化蛹的习性,在其幼虫化蛹前用带有泥土的稻根放置在树叉处,诱其幼虫入内化蛹,在羽化前解下稻草烧毁。
4、化学防治
在成虫和幼虫为害期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敌百虫晶体、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等。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恶性叶甲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略早于柑橘潜叶甲,应注意观察,及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