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繁衍 >> 农药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术要点
目前,农药的使用方法种类较多,其中以地面施药为主,航空施药较少。地面施药常用的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拨浇法、滴施法、注入法、拌种法、涂抹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毒土法、烟雾法、熏蒸法等。
一、喷雾法
喷雾法是指农药用水配成乳浊液或者悬浮液后,用喷雾机将液态农药喷洒成雾状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是农药施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乳油、水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液剂、胶悬剂等剂型,可作茎叶处理,也可做土壤处理。喷雾法具有可直接触及防治对象、分布均匀、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缺点是施药受气候影响较大、药液易飘移流失、对施药人员安全性较差。
(一)喷雾法的分类
喷雾法发展很快,具体方法很多,以容量标准来分类,一般可分为大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5种。
(1)大容量喷雾法。又称粗喷雾,这种喷雾法雾滴很粗大,大多采用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每亩喷药液达40千克以上(大田作物)或70千克以上(树林或灌木林),农药用水稀释,药液浓度小于毫升/立方米,雾滴直径为~微米。
(2)中容量喷雾法。又称常量喷雾法,采用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装有孔径为1.3~1.6毫米的喷片,药液以水稀释,浓度在毫升/立方米,每亩喷药液13.3~40.0千克,雾滴直径~微米。
(3)低容量喷雾法。采用卫士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装有孔径为0.7~1.0毫米的喷片,药液以水稀释,浓度在0.8%~3%,每亩喷药液2.5~12.5千克,雾滴直径为~微米。
(4)很低容量喷雾法。又称微量喷雾法,采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机,以水或油为载体,农药浓度在3%~10%,每亩喷药液0.5~2.5千克,雾滴直径为80~微米。
(5)超低容量喷雾法。又称极微量喷雾法,采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机加上超低容量喷头,以油或水为载体,农药浓度达10%~60%,每亩喷雾液0.15~0.5千克,雾滴直径15~75微米。
(6)静电喷雾法。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药滴在叶片表面沉积量显著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90%。英国生产的基于ULV设计的“electrodynULV+”已经广泛在非洲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7)循环喷雾方法。对常规喷雾机具重新设计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药物回收装置,将喷雾时没有沉积在靶标植物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可大幅度地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此项技术在欧美国家已经使用。
(二)操作技术要点
(1)喷药前检修施药器械。在喷洒农药前,应仔细检查施药器械,发现“跑、冒、滴、漏、塞”等现象,及时维修。当药械各项要求达到施药要求时,才能进行喷药作业。
(2)选用适宜的农药剂型。可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施药器械、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药剂型。乳油适用性广,适合多种施药器械;可湿性粉剂、胶悬剂适用于高容量、中容量和低容量喷雾;高毒农药不宜使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
(3)测定行走速度。不同的施药器械,其行走速度各不相同。
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空心圆锥雾压力在2.5千克/平方厘米时,喷头孔径为1.3毫米的流量为0.58~0.63千克/分钟,孔径为1.6毫米的流量为0.68~0.73千克/分钟。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机转速转/分钟时的流量为1.5~2.0千克。
手动喷雾器空心圆锥形喷头、喷头孔径为0.7毫米,距作物0.5~1.5米时,全喷幅为1.1~1.2米。
(4)根据天气情况施药。用喷雾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选择在晴天、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施药。
(三)喷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药液的湿展性能。有些农药,如杀虫双、草甘膦等,加入少量中性洗衣粉,可提高药剂的湿展性能。二甲四氯加0.5%硫酸铵,吸收率从24小时减少到10分钟。
(2)重视稀释所用的水质。大多数农药是有极性的,当水中含有钙、镁等极性离子时,会使农药分子变性失效。因此,药液用水以选择中性水质为好。
二、喷粉法
喷粉法是利用鼓风机械所产生的气流把农药粉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不需用水、工效高,在作物上沉积分布性能好、着药均匀、使用方便。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喷粉法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该施药方法有飘移的问题,风吹雨淋损失大,防治效果不稳定,且容易污染环境,使用时应注意。
(一)喷粉剂的类别
分为手动喷粉器和机动喷粉机两种。手动喷粉器有丰收-5型、丰收-10型;机动喷粉机有东方红18型和泰山18型。
(二)操作技术要点
(1)检修喷粉器械。施药前要认真检查药械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
(2)加药粉。要选用干燥无结块、无杂质的药粉。加药粉要适当,不宜过多,加药后箱体要加盖密封。
(三)喷粉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喷药时间。应选择早晨田间有露时喷药,注意喷头不宜过低,以免粉剂黏结。
(2)注意天气变化。当风力达到1米/秒时,不宜喷粉。喷粉后24小时下雨,应补喷。
三、撒施法
抛掷或撒施毒土或颗粒剂农药的施药方法。适用于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剂、颗粒剂、丸粒剂、大粒剂等剂型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药物,其优点是农药对天敌的影响小、药剂不飘移,有些具有缓释性的药剂持效期长。缺点是撒施的均匀度不够,施药后需要一定的水分,大部分颗粒剂的含量低,防治成本高。
(一)撒施方法
(1)徒手抛撒。
(2)人力操作的撒料器抛撒。
(3)机动撒粒机抛撒。
(4)土壤施机施药。
(5)丸粒剂撒施。适用于水田。
(6)大粒剂。将农药有效成分吸附在飘浮物中,放在水田使农药缓慢释放。
(二)操作技术要点
撒施用的土壤要求是中性
的细潮土,每亩20~30千克。液剂农药先用少许水稀释,用喷雾器喷于土壤,边喷边拌;粉剂农药先用少量土拌匀,再与其余土拌和;颗粒剂农药可边拌土边撒药,充分搅拌均匀。
(三)撒施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有露时施药,以防止药土沾染植株产生药害;施药要均匀。
四、浇洒法
浇洒法有泼浇法和灌根法两种,浇泼法主要用于南方稻田防治水稻病虫害,即用瓢将稀释的药液泼洒在稻株上,每亩用药液千克,该方法曾经是南方稻区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主要方法。灌根法是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方法,如防治瓜类枯萎病时,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毫升。或用50%辛硫磷乳油倍液灌根防治蔬菜田种蝇,每株毫升。浇洒法具有工效高、不需施药器械、方法简单的特点,但用药量大、防治成本高。
五、滴施法
滴施法是指在田间灌溉时,将药剂滴入或撒入流水中,随水流扩散到整块田中。南方稻区用此方法施用化学除草剂,北方地区使用硫酸铜防治辣椒疫病,每亩3~4千克。要求药剂的水溶性、扩散性要好,稻田保水性好。
六、注入法
注入法是将药液注入植物体内的一种防治方法。常用于经济树木和高大乔木病虫害的防治,选用的药剂必须有一定的内吸作用,将输药针头插入树皮内的木质部,利用外力或树本身的蒸腾作用将药液传输到树体各部分,对一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效果好,甘肃省使用30%氧化乐果注干剂防治果树、林木上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具有防效高,施用方便,药效持久,不受地形、树体高度及气候条件影响的特点。
七、涂抹法
涂抹法是一类新发展的施药方法,将药液涂抹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利用药剂的内吸作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涂抹法可分为点心、涂花、涂茎、涂干、涂草等几种类型。目前生产上使用比较多的是利用40%氧化乐果乳油8倍液涂茎或50%久效磷乳油倍液点心来防治棉花蚜虫;或利用0.5%2,4-滴三乙醇胺盐水剂~倍液涂花来提高番茄的坐果率;或使用药辊涂抹技术防除杂草。具有方法简便,工效高,不受水源限制,对天敌影响小等特点。
八、浸蘸法
浸蘸法是将药剂加水稀释后,用于浸种、蘸根来防治病虫,以及苗木的促根、促芽,适用于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目前生产上使用较多的是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浸黄瓜种子防治黄瓜枯萎病,或用万单位硫酸链霉素倍液浸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或三十烷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来提高小麦产量。
九、拌种法
拌种法是用药剂与种子混合拌匀,使每粒种子外表覆盖药层,用以防治种传病害、地下害虫或苗期发生的病虫害的施药方法,可分为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干拌法是用药剂直接拌种,为专用拌种剂。湿拌法是先将药剂加少许水稀释后拌种,适用于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剂、微粒剂等剂型。具有工效高、防效高、对天敌无影响、不受水源限制等优点,是甘肃省防治小麦、玉米田地下害虫、红黄矮病、条锈病的主要方法。拌种后的种子要堆闷2~3天并晾干后才能播种。
十、毒土法
毒土法是将药剂与一定量细土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毒土,撒于地表的一种方法。一般每亩用药量与4.5千克细潮土混合,生产上主要用于小麦吸浆虫、桃小食心虫、小麦红黄矮病、麦茎蜂等的防治。
十一、毒饵法
毒饵法是用饵料与具有胃毒作用的对口药剂充分混合而成的制剂。常用于农田害鼠的防治。饵料一般有小麦、玉米、大豆、当归等。
十二、烟雾法
烟雾法利用燃烧剂所产生的烟将药剂随烟分散到植物体或病虫体上的一种施药方法,是随大棚生产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施药方法。剂型是烟剂。具有使用方便、工效高、分布性好、不受水源限制、不用施药器械等优点,适用于温室病虫害的防治。目前生产上主要用于温室白粉虱、蔬菜霜霉病、蔬菜灰霉病、蔬菜叶螨、蔬菜蚜虫的防治。
十三、熏蒸法
熏蒸法是采用熏蒸剂或易挥发的药剂,使其挥发成为气体状态而起杀虫灭菌作用的一种施药方法。适用于仓库、温室、土壤等场所或作物茂密的情况,具有防效高,作用快的优点。国外主要用于温室、土壤中病虫的消毒,国内主要用于仓库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