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神奇动物在这里性别自己换,当爸当妈自己定

发布时间:2023/1/26 21:53:34   
北京医院湿疹 http://m.39.net/pf/a_8839620.html

妈妈是女的,爸爸是男的,这样的家庭模式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就在千奇百怪的物种,跟各不相同的生存模式,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各有各的精彩。比如,在接下来这些动物家庭中,妈妈不一定女的,爸爸也不一定是男的,或者说,妈妈不一定一直是妈妈,爸爸也能变成妈妈。绕晕了吗?别着急,让我们来更仔细地一探究竟。

首先是因为海底总动员被大家熟知的小丑鱼。新生的小丑鱼清一色是小男孩,随着不断长大到了要成家的时候,全都是男生可怎么办呢?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小丑鱼群一般由一位雌性带领,当为首的雌性去世,群体中体型最大的雄性小丑鱼就摇身一变,成为能生育的雌性小丑鱼,继续带领家族繁衍生息。也就是说,当妈妈不在了,个子最大的兄弟就会成为新的妈妈。

图中是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红色小鸟的原型,北美红雀。它们同很多鸟类一样,性别特征一眼可辨别。雄性北美红雀一身通红的羽毛,雌性则低调很多,呈灰褐色。

然而,这样各自鲜明的雌雄群体中,也有异类。当一只北美红雀身上既有红色,也有灰褐色羽毛时,表明它是一只雌雄同体的北美山雀,并且具备生育能力,既能当爸,也能当妈,就看它自己的选择啦。

鸟类也并不是唯一雌雄特征鲜明的物种。如上图中的普蓝眼灰蝶,雌雄同体的现象也存在于它身上。雄性的普蓝眼灰蝶为蓝色,雌性的则为褐色。而这只美丽的双色蝶的产生是因为在它还是胚胎时的早期细胞分裂导致的基因错误,这个错误造成它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与双色的北美红雀不同,一分为二的性别基因使它不能拥有自己的下一代,只能拥有美丽而孤独的一生。

有不少家庭即便父母双全,也正在面临丧偶式育儿,想必这些坚强的母亲时不时也会怀疑,父亲的存在究竟有意义吗?有些科摩多巨蜥妈妈直接跳过了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它不需要雄性,就能拥有自己的宝宝。科摩多巨蜥是现今存在的最大蜥蜴,平均体长2~3米,重达70公斤。但科摩多巨蜥母亲并不靠着体型而强大,最厉害的是它们能孤雌生殖,只是产下的都是雄性蜥蜴宝宝。由于科摩多巨蜥的性联染色体分为W和Z,雌性的组合为WZ,雄性的则是ZZ,在科摩多巨蜥的孤雌生殖中会让一个配子代替精子受精,如果性联染色体的组合是WW则无法生殖,因此只有以ZZ雄性联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能着床。

像科摩多巨蜥一样雌性铜头蛇也能做到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铜头蛇的幼崽并不局限于雄性,秘密是它们具有一种叫做极体的特殊细胞,由卵子转化而成,承担了精子的功能,从而让自己怀孕。虽然孤雌生殖方便又安全,但只有在雄性极度缺乏的时候,雌性才会开启这项技能。

性别在动物世界中似乎有些随意,也没有女孩就该喜欢粉色,男孩大多喜欢蓝色的说法。墨鱼就无法理解这一点,它们伪装达人的天性就爱时时变换色彩。虽然墨鱼无法真的改变性别,但当它们与同性竞争者在一起时,会将身上变成异性的颜色,与异性在一起时,则一半雌性颜色、一半异性颜色,一时迷惑对方。

在动物的世界里,家庭的组合多种多样,哪怕同一个族群里也会有不同的家庭模式。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让种族的生命顺利繁衍。没有太多的规则和道德约束,甚至多了让人吃惊的性别转换,甚至单性繁殖。其中单性生殖一般发生在多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但也有一些脊椎动物如某些爬行动物,如钩盲蛇、红尾蚺、科摩多巨蜥等,在一些特殊的鸟类和鲨鱼品种中也会出现。

单性生殖的后代如果全都是雄性,则称为“产雄单性生殖”或者“产雄孤雌生殖”,例如蜜蜂中蜂王产育雄蜂,就是一种产雄单性生殖;如果后代全为雌性,称为“产雌单性生殖”,例如蚜虫,新墨西哥鞭尾蜥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