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蚜虫 >> 蚜虫的繁衍 >> 放弃优厚待遇一头扎进农村,他已帮助农民增
年,陆俊吉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进入新疆农科院工作。年,年轻的陆俊吉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新疆农科院的优厚待遇,回乡创业。
从被乡亲们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到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农民,陆俊吉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转变。回到家乡后,陆俊吉真正当起了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忙活,白净的脸庞被炙热的阳光晒成了泥土的颜色。
刚回到农村,镇里的棉田就暴发了棉铃虫害,几个农户找到陆俊吉,希望他能帮助他们。陆俊吉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提出了解决方案,很快把这几个农户的棉铃虫害解决了。
之后,在几次棉铃虫害暴发前,陆俊吉都预测了发生虫害的时间,指导农户有效防治,得到了农户的称赞和信任。就这样,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一批青年农民领种科技示范田,很快在当地农村掀起了一阵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在陆俊吉的努力下,短短两年后,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土壤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让棉花增产、农民增收有了保障。
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陆俊吉想,怎样才能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们致富,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科学种田带来的益处。
通过调查了解,陆俊吉发现农民在给棉田施肥时,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二胺、尿素上得越多越好,而事实并非如此。年,陆俊吉建成了博乐市第一家农民实验室,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土壤速测仪,进行相关的病虫害检验和简易肥料化验工作。通过测土配方或平衡配方等方法,对群众进行施肥指导。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民,年5月,在博乐市和乌图布拉格镇政府的帮助下,陆俊吉成立了棉花种植管理服务协会。
“吸血的是蚜虫,放火的是红蜘蛛,要命的是棉铃虫。”这是当地农民对三种危害棉花的害虫的形象说法。陆俊吉的棉花协会成立后,他教会棉农仅仅用一个3元钱的盆子放上性引诱剂,就把这三种害虫消灭了。
陆俊吉还建起了棉铃虫监测网,根据测报点棉铃虫蛾量多少的测报数据,就可确定出棉铃虫的产卵高峰期,这样适时进行药物防治,效果极佳,每亩可增加产量9公斤。
村民伍朝文种了亩棉花,虽然他这块地属高产区,但受病虫害影响,每年亩产量也就公斤。年,协会在他地里建立了3个病虫害测报点,告诉他何时防控,何时打药。结果秋收时,每亩产量达到了公斤,增产7至8吨,增收4万多元。
如今,陆俊吉的棉花协会会员已增至户,帮助农民增收多万元。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