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瓢虫美丽的一生绽放80天

发布时间:2022/8/13 17:48:38   

文/朱涛图/平台推荐

麦子成熟了,田间地头,处处都是扑面清香。这样的季节,很容易地就能邂逅到一种黄豆般大小,花色艳丽的瓢虫科动物。这些甲壳虫,外观上看,就似一把倒扣的水瓢,小巧玲珑,周身长有红、黑、黄、白等对称的星斑,很逗人喜欢。

在全球,瓢虫的种类大约种,我国更是拥有丰富的瓢虫资源,目前已知的约为种,是瓢虫种类最多的国家。常见的瓢虫中,二星、六星、七星、十二星、十三星和赤星、大红等,都属益虫;十星、十一星、二十八星等,则属于害虫。

这种虫子又称为“红娘”,也有被叫做“花大姐”或“胖小儿”的。作为“同胞”,它们的长相大体相似,但要想区别也很简单。鞘翅的表面,但凡细腻而光滑,闪闪发亮的,就是益虫;鞘翅之上,长有密密的细绒毛的,即是害虫了。

还有一法,那就需要了解它们的饮食习惯,来加以区别。

根据食性,瓢虫可分为肉食性、菌食性与植食性三类。

肉食性瓢虫是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农作物害虫的天然“杀手”,对人类有益,占瓢虫总量的绝大多数。瓢虫中的益虫,无论幼虫还是成虫,都喜食蚜虫,平均一天,能够吃掉多只。据资料统计,果园内,如果—只蚜虫中,有一只益虫的幼虫或成虫,蚜虫的数量,就能得到快速控制。

菌食性瓢虫,则专门取食菌类的孢子和菌丝。人们正是通过这点,来进行作物白粉病的生物防治。

植食性瓢虫以植物为食,常常为害葡萄科植被,茄子、番茄、青椒和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黄瓜、冬瓜、丝瓜等葫芦科蔬菜。瓜果之类,倘若不幸被它们“光顾”,则逐渐变硬,并食之味苦。但相对而言,植食性瓢虫数量较少,只占整个瓢虫家族的六分之一。

就总体来讲,瓢虫帮助了农业生产。有的瓢虫,还能入药,治疗绞痛、麻疹和牙痛。它们的贡献远胜于危害,瓢虫一族,实实在在是人类的朋友。

别看瓢虫同为一科,它们的“风俗”却非常奇特:益虫、害虫,各踞其地而互不相扰,只在双方盘踞地区的交界线上,它们才会混杂“居住”。而且,就算同属某一“阵营”,也各自保持传统习惯且互不“通婚”。即使强迫它们交配,也只能生出第一代的“混血儿”。到了第二代,就再无生殖能力了。

不知何时,身旁就飞来一只瓢虫,舞步轻盈地转上一圈,稳稳地,落在一片沾有露水的麦叶之上,让我有了进一步观察它们的机会。

这只虫子,体长不过7mm,体宽5—6mm,头足呈黑色,深红色背部光滑无毛,还有七个小小黑点。只一眼,我便认出了,这是一只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记忆当中童年的玩伴。

七星瓢虫是瓢虫家族中功勋卓著的害虫天敌,据资料统计,它整个一生,大致要捕捉上万头蚜虫,食量之大,令人膛目。

这种瓢虫的胃口很大,吃起蚜虫来,简直如同狼吞虎咽。正因如此,人们想到了人工繁殖,将繁殖的瓢虫释放田间,以虫治虫,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捕食方面,七星瓢虫往往要受猎物密度和气温影响。

寒冷的冬季,蚜虫进入到冬眠状态。而七星瓢虫,也会集中在植物的根茎间,或是藏身较为向阳的土缝当中,相互取暖而度过冬天。越冬后的瓢虫不吃不喝,这样的状态,一直会持续到来年,持续到春暖花开的时节。

春天到了,大自然的气温越来越高,蚜虫已经开始活动。而这时,蛰伏的瓢虫也苏醒过来,四处寻找它们的食物。

很快就到了夏季,田间的蚜虫越来越多,瓢虫亦开始大量繁殖,但凡作物茂盛的地方,就能见到七星瓢虫在辛勤地奔劳。

一场秋雨后,天气渐渐凉爽起来,早晚温差正一天天拉大。这样的季节,七星瓢虫会昼出夜伏,太阳落坡后就隐藏起行踪,直到次日艳阳高照。

其实,别的瓢虫也同样如此。更为奇妙的是,有一种瓢虫,还能在冬日到来之前,通过感知而预测气温。如果是暖冬,它们就在地面蛰伏,否则,便钻进地下的洞穴冬眠。这样的本领,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就算气象部门的预报,也无法达到如此水平。

七星瓢虫是完全变态的发育类型,它们和其它瓢虫一样,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成长阶段。

春天,是七星瓢虫交配的季节。交配之前,它们会选择蚜虫时常出没的地方,以确保子女在出生之后就能获取最大概率的生存机会。食蚜瓢虫,还有一种统筹分配的能力呢!在蚜群发展的早期,瓢虫常常只会产下少量虫卵。这样,对于蚜虫的压力不大,有利于它们共同繁衍。

现在我们再看看交配。交配之时,雄瓢虫会牢牢趴在雌瓢虫背上,用身子的末端和配偶接触,交配完成后,便悄然离开。这一过程,甚至要长达两三个小时。

七星瓢虫卵为黄色,一次所产数十粒,每只雌虫产卵可高达多粒,平均一天粒左右。这些虫卵会成堆竖立,或者整齐地排成一行。大约两三天,幼虫就会从卵中孵出。它的幼虫分为4龄,刚一出生就能捕食。几经蜕皮后,即进入蛹期。大约一周,成虫开始破蛹而出。这时的瓢虫还相当娇嫩,颜色灰暗。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之下,吸取氧份使体色加深。一天过后,它们的体色就鲜艳起来,鞘翅变硬,并且形成美丽的星斑。

对瓢虫而言,它们很善自我保护。大多数瓢虫都色彩艳丽。这一点,不仅仅是为了装点自然,而是对天敌的一种警示,告诉它们,“我们都是有毒的,不要贪食!”从而,达到让入侵者退却,“敬而远之”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像小鸟一类的猎手,便很少捕捉瓢虫了。

有趣的是,一种蛛蛛,也非常“崇拜”瓢虫的手段,并刻意模仿其生存“高招”。这种蜘蛛,在红色的背部,同样也有黑色小点,如果不是细细观察,则很难将它们和瓢虫区别。这样的现象,即是我们常说的“拟生”。大自然中,不少动物都深谙此道,以假乱真,来避开天敌。

印象深处,瓢虫是极其聪明的动物。它掌握了一套“假死”技能。每每在危险袭来之时,便立即直直地坠落地面,将腿蜷缩在肚子的下边儿,一动不动,就如失去了知觉一般,以瞒过对手而死里逃生。“假死”过程中,一旦它们掉进了水田,也关系不大。瓢虫有游泳的天分,不但可在水面游动,还能潜水。爬上“岸”后,将其鞘翅在阳光下晒干,便能恢复翔飞的能力。

不光如此。在瓢虫身上,还藏有一种用来自卫的“化学武器”。玩过瓢虫的小朋友,大抵都有这样的经验:捉住一只七星瓢虫,兴奋的劲头还没过呢,手指间,就沾上了一种淡黄色液体,十分难闻。而这,即是瓢虫的“保护液”,成分当为生物碱,具有强烈的异臭和苦味。这种液体,由其足部的关节分泌,虽然不会致敌死命,但它的刺激性,却足以让对手闻之生畏。

自然界中,生存的竞争无法避免,但很多时候,面临的危险却来自同类。除受天敌的侵犯外,瓢虫还会自相残杀。从人类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极其残忍,可在动物界,同类相食却通常具有控制物种种群数量,或保证残食者参与种系遗传的作用。

如果一生中没有意外,那瓢虫的寿命,成虫大致在80天左右。但这80天,它们的生命,绽放出了最美丽的光彩。

现在,眼前的这一只瓢虫,已经开始捕食猎物。它小心翼翼地向刚刚发现的蚜虫移动,快要靠近时,突然之间便猛扑过去……接着,便开始慢慢享用“午餐”。“酒足饭饱”后,这只瓢虫终于又张开它的翅膀,仅眨眼工夫,就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瓢虫快快飞,赶紧往家走。你家着了火,孩子满处游……”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又隐隐约约地飘荡在我记忆的深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1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